《诗经》中征役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诗经》中征役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ID:11298928

大小:4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1

《诗经》中征役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_第1页
《诗经》中征役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_第2页
《诗经》中征役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_第3页
《诗经》中征役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_第4页
《诗经》中征役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经》中征役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经》中征役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大学语文论文《诗经》中征役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李莲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征役诗是《风》、《雅》中具有特色的一类,它的产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征役诗内容丰富,采用赋、比、兴等艺术手法真实、深刻地描绘了征夫的疾苦、思乡及思妇的情怀。关键词:《诗经》征役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诗经》中征役诗产生的历史背景:《诗经》

2、中的作品基本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这段历史时期的产物。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中,我国奴隶制社会经历了盛极而衰的发展过程。西周建国后,经过成、康、昭、穆几代的努力把我国奴隶制社会推上了发展的顶峰。到了夷王、厉王的时候各种矛盾空前激化了,西周王朝开始从顶峰上跌落下来。继之的“宣王中兴”,不过是西周灭亡前的回光返照。西周和春秋交替之际,社会更加黑暗,政局急剧动荡,人民痛苦不堪。这个时代的显著特点是战争十分频繁。据史料记载,周宣王即位以后,为了缓和国内矛盾,接连对外用兵,宣王三年至五年,仅二三年间就先后讨伐了西戎、猃狁、荆蛮、淮夷、徐夷等几个少数民族。王权衰落以后,诸侯国之

3、间的争霸战争迭起,据《左传》[1]记载:鲁恒公二年“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战争必然伴随着繁重的劳役,各国统治者都役使大批民夫。又,鲁庄公二十八年“冬,饥。筑郿”。“二十九年春新作延廪。”“秋,有蜚,为灾也。”“冬十二月,城诸及防。”鲁国在连续两年严重受灾的情况下,仍然不顾农时,不恤民情,先后三次大规模地征调民夫修筑城防,其他国家役使人民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无论是兵役还是徭役都要由劳动人民来承担。统治者为了确保对劳动人民的役使权制定了相应的法令制度,《周礼·地官》中规定:“县正:各掌其县之政令征比……若将用野民师,田、行、役、移执事,则帅而至。”[2

4、]在残酷的政治压迫下,兵役徭役使无数家庭妻离子散,使数以万计的行役者在苦难中呻吟。当时的社会状况正如《大雅·桑柔》中所描写的,“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在触目皆血泪、充耳惟哀音的社会环境中,劳动人民从个人的不幸遭遇中深深感受到时代的黑暗,一种伤时忧乱的思绪冲击着心扉。与此同时,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了扩大地盘,掠夺人口和财富,相互争战。争霸战争也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人民怨恨战争,渴望统一的心声在《诗经》征役诗中多有表现。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

5、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以下将对《诗经》中征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简要论述。一、思想内容战争与徭役为主要题材的叙事和抒情诗称为战争徭役诗,这类诗在《诗经》中大概有30首。战争与徭役在《诗经》中一般被称为“王事”。这类诗与周王室的平叛、外族入侵和频繁的诸侯兼并战争有关,既有西周初年的,也有西周晚期和春秋时代的,尤以后者居多。这些战争,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的兵役和徭役,因而反映征战、徭役和离乱给民众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也就成了《诗经》征役诗最重要的主题。《诗经》有将近十分之一的作品是以行役者的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具体从四个角度加以表现:一是直接描写征夫、役夫的怨与恨

6、;二是从思妇的角度间接描写行役之悲;三是从下层官吏的角度反映行役之苦;四是反映将士爱国抗敌之豪迈。《诗经》行役诗所体现的情感特征是哀怨的,它的形成受到了时代和社会、部落情感以及作者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诗经》中反映的战争,有抵抗玁狁、蛮族、徐方、淮夷等部族侵扰的战争,也有春秋时期诸侯间的兼并战争,因此在《诗经》这类诗歌中我们既可以听到将士们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高歌,也可以听到士兵们厌战思乡对穷兵黩武的怨恨。《诗经》反映战争徭役的诗有以下四种情况:(一)繁重的徭役繁重不堪的徭役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田园荒芜、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苦难,人民在怨声哀歌里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西

7、周晚期,王室衰微,戎狄交侵,征战不休。平王东迁之后,诸侯兼并,大国争霸,战争更是连年不断,征役繁重,民不聊生,苛酷的兵役,徭役给广大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豳风·东山》是一位随周公东征三年幸获生还的老兵在归途中的歌唱。虽然周公率军平息管叔、蔡叔及殷人武庚的叛乱,这场战争是正义的,但带给士兵的依然是妻离子散和田园荒芜的悲哀。在“零雨其濛”的归途中,诗人想到九死一生,告别了那枕戈待旦、含枚疾行的军族生活,心中不禁漾起阵阵喜悦。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沿途所见十室九空,荒芜残破的情景,不禁使他担心家中境况:果赢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

8、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