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忠仁健康教育文本

康忠仁健康教育文本

ID:11299361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1

康忠仁健康教育文本_第1页
康忠仁健康教育文本_第2页
康忠仁健康教育文本_第3页
资源描述:

《康忠仁健康教育文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教育骨科康忠仁康复治疗的目的和原则目的是保持合理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重建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基本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全面训练、个别对待。因手术后训练时间、力度选择与手术术式等密切相关,因此术后的肌力训练方法和开始时间尚未统一,缺乏能证明何种程序或方法更有效、更安全的可靠的临床研究,但应坚持渐进和不引起疼痛的原则。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要点1.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起踝泵运动、腹式呼吸、气压循环治疗。2.防止关节脱位:卧位,伸直术侧下肢,髋外展15°-30°,穿丁字鞋防髋关节外旋。3

2、.坐位:不宜久坐,每次<30分钟,床上屈髋<45°,床旁坐屈髋<90°,同时避免屈膝、髋内收和内旋。4.转移活动:卧位是向术侧侧翻取床头柜上物品,半坐位时健侧取床头柜上物品。翻身,向患侧翻身。坐位,借助双上肢支撑坐起。下床时间向术侧移向床边,上床时术侧先移上床。在床旁坐、站立时,术侧髋尽可能后伸,避免起立时屈髋>90°。5.关节活动度范围训练:拔出引流管后借助膝关节持续关节被动运动装置被动屈伸髋关节,屈曲角度控制在90°以下。逐渐由被动向助力和主动运动过渡,早起仰卧位足底沿床面进行屈髋,髋膝主动运动,屈髋<70°。髋关节伸

3、直训练,俯卧位有利于伸髋训练。6.肌力训练:重点训练的是臀中肌、臀小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以等长肌力训练为主。加强上肢伸展肌力训练。7.站立负重和步行训练:骨水泥固定者拔出引流管后即可负重步行训练,生物固定者至少术后6周开始步行训练。康复程序第1阶段:床上训练1.术后搬运患者时,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10~20度,防止搬运时脱位。2.术后当天晚上,患肢下加垫,将患侧髋膝关节置于稍屈曲、外展位。或者继续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患肢也可穿矫形防外旋鞋,但要防止压伤。3.术后第一天,撤除下肢软垫,伸

4、直患肢防止髋屈曲畸形。4.术后48小时拔引流管。5.防止深静脉血栓:术后使用弹力绷带3天或足底静脉泵。一般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如果患者以往有深静脉血栓史,要适当延长应用时间。注意检测凝血酶原时间。6.拔除引流管后经X片示假体位置无变化,可开始髋,膝关节屈曲由被动活动(CPM机)向主动辅助活动,到完全主动活动过渡.7.术后头三天的体疗方案:麻醉恢复后,鼓励患者踝关节主动屈伸,促进血液回流;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练习;深呼吸练习。8.第4-7天康复方案髋关节伸直练习,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或髋下垫枕,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

5、囊前部。股四头肌的等张练习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恢复上肢力量,使病人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注意点: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内收外旋伸直位。第2阶段:体位转移训练术后3天至一周,使用的是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又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也没有植骨、骨折等情况,病人在术后第3天即可以下地进行康复练习。坐位练习:坐的时间不宜长,每天4-6次,每次20分钟。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的体位。如果术中关节稳定性欠佳,应放弃坐位练习。第3阶段:步行训练如为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又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也没有植骨、骨折等情况,病人在术后第3天即可以下地

6、进行康复练习。术后第7-8天步行训练Ⅰ-助行器辅助步行让患者扶助行器练习行走,注意纠正患者的步行姿势。转身时,如果向患侧转,应先让患肢向外迈一步,后移动助行器,再跟上健肢;如果向健侧转,应先让健肢向外迈一步,后移动助行器,再跟上患肢。术后第9-10天步行训练Ⅱ-双四脚拐辅助步行行走时,应先向前移动患侧拐,健肢跟上,再移动健侧拐,最后患肢跟上。注意步态。术后第11-12天步行训练Ⅲ-单四脚拐辅助步行行走时,患侧上肢持四脚拐。注意正确的步态。术后第13-14天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时,健肢先上,患肢后上,拐随后或同时跟进;下楼时,拐

7、先下,患肢随后,健肢最后。关于负重和行走研究显示,下肢站立时髋关节假体接触压力是体重的2.1倍,步行时峰压力可达体重的2.6~2.8倍。置入假体的早期稳定对于以后减少无菌性松动和手术失败有重要意义。前6个月股骨柄下沉率最高。术后合适开始下地行走,受假体类型、固定方式、手术操作、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患者体力等影响。如为骨水泥假体,患者可在术后3~7天开始下地行走,术中有大粗隆截骨或术中植骨、股骨骨折的患者应根据X线片推迟到术后2个月才下地行走,采用多孔表面骨长入型假体的患者,至少术后6周方能进行步行练习。每天均匀分配运动量

8、,从小量开始,逐渐递增,并根据锻炼后及次日反映(如:全身状态,疲劳程度,切口周围肿胀程度,切口引流量多少及颜色、疼痛等)来决定增减运动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