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ID:11299917

大小:23.4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1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_第1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_第2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_第3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_第4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外文言文阅读与考评的要点。 2.掌握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明确教学和评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方法指津』 1.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①结合注释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即集中注意力浏览文段一遍,大概明了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前因后果如何,谁说了什么话,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②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中,需要一一落实问题中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容易的问题可以在这一步中完成。③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

2、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做出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2.掌握几个常见的解题方法。①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题。“年且九十”中的“且”是“将近”的意思。②以注释解题。③以文旨解题。有些题目必须先要弄懂全文的主旨,才能回答。 三、『典型例题』 第一类:成语、寓言故事类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3、)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亡 :     (2)既反   反 :    2.补出省略成分。(2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3.翻译。(2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2分) 译文:                                   。 4.根据本文内容,写出一个相应的成语     ,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解析: 1.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4、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是学习文言文的钥匙,要重点掌握常见实词的词义,并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的词义。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的题型有:(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2)辨析常用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3)对词义的理解能沟通,链接,触类旁通;(4)能在给定的语境中恰当运用文言实词或虚词。 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平时要多积累掌握一些常用的实词的词义或虚词的用法。在做题目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从文章整体理解入手,抓住关键词语,瞻前顾后,学会揣摩

5、,准确辨析,并且要善于联想曾经学过的相同或相类似的字词的含义,然后准确答题。 本题考查实词“亡”的意义,结合课内所学的知识思考词语“亡”的意义,例如①“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通无意思是没有之义;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的“亡”是逃跑之义;③“暮而果大亡其财”中的“亡”是丢失之义;④亡羊补牢中的“亡”是丢失之义。本文中的“亡”与③④中的“亡”意思相同都是丢失之义。第二题本题重在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和掌握,。通假字的识别应当从掌握通假的规律入手。构成通假的前提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具体而言,通假的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用“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②

6、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③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互替代:“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通假。“固以怪之矣”“以”通“已”。联系所学的知识可知道题中的“反”通“返”,是返回,回来的意思。 2.本题重在考查常见文言句式。文言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结构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结构,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只有掌握这些特殊句式,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的确切意思。本题考查的是其中的省略句。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很多,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并不影响句意的表达。今天读文言文应当能准确地补出省略成分。省略句有几种情况:A.省

7、略主语。如“(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B.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C.省略宾语。如“箕畚运(土石)于渤海之尾”。D.省略介词。如“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答题时要瞻前顾后,仔细辨别推断。 省略成分的补充,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全文,此句中省略的是“杨子 邻人” 3.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