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论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论文

ID:11300048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论文_第1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论文_第2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论文_第3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论文..毕业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落到实处,扎实有效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把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努力建设公正正义的和谐社会作为着力点。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落实,扎实有效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把深化理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长期目标和当前重点结合起来,把解决具体问题与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结合起来,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开拓进取,创新实践。一、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毕业构建社

2、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提出的一个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中的“人”,不是脱离社会历史的抽象的“个人”,而应当是具体的人、历史的人和社会的人,在当代中国,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

3、“发展为了人民”是为谁发展的问题,以人民为发展的主体,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把人民利益作为谋发展、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依靠人民”是靠谁发展的问题,以人民作为发展的动力,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使我们的社会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在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群众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受惠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指人的平等而完整地发展,在不损害他人的自由权利和价值前提下,使每个人都能发展个性自由、实现自我价值。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有内在的统一性,是紧密相连的。和谐社会构建的着眼点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同一历史进程,二者统一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一方面,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另一方面,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二、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包括以人为核心的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要

5、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和谐,这种和谐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谐,它既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之上的和谐,又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1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然而,环境的日益破坏、人口的过度增长、资源的过度掠夺、森林破坏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等都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关。人们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征服和开发,忽视了自然资源的损失,忽视了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已越来越突显出来,已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们为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人类与自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利互惠、共进共生

6、、和谐相处的关系,只有重建人与自然的平衡、和谐关系,我国的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党的十七大审时度势,把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明高度,提出了将生态文明作为执政兴国的重大战略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不仅是中国自身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的庄严承诺。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

7、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是人与自然和平相处、平等对待的伦理价值观。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息的自觉性是人类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第二,适度的消费观。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