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阎若璩《疏证》伪证考

张岩:阎若璩《疏证》伪证考

ID:11300062

大小:207.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7-11

张岩:阎若璩《疏证》伪证考_第1页
张岩:阎若璩《疏证》伪证考_第2页
张岩:阎若璩《疏证》伪证考_第3页
张岩:阎若璩《疏证》伪证考_第4页
张岩:阎若璩《疏证》伪证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岩:阎若璩《疏证》伪证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引论(1)为什么选择阎若璩  阎若璩(1636~1704)在“疑古派”学术传统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孔传《古文尚书》是历来“证伪”对象中最重要的儒家经典,经阎氏《尚书古文疏证》(以下简称《疏证》)“定案”为“伪书”。这是“疑古派”传统中头等大事,是最成功的“证伪案例”。他被公认为清代考据学主要奠基人之一。  黄宗羲评价《疏证》:“余读之终卷,见其取材富,折衷当”,“皆足以祛后儒之敝,如此方可谓之穷经。……仁人之言,有功于后世大矣。”〔1〕。纪昀说他“博极群书,又精于考证,百年以来,自顾炎武以外,罕能与之抗衡者。”〔2〕“反复厘剔,以祛千古之大疑,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

2、先矣。”〔3〕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将其列为清代汉学家第一。梁启超说《疏证》“委实是不朽之作”〔4〕,说他对《古文尚书》的“证伪”是“毅然悍然辞而辟之,非天下之大勇,固不能矣”〔5〕。“不能不认为近三百年学术解放之第一功臣”〔6〕。胡适说《疏证》“遂定了伪古文《尚书》的铁案”〔7〕。顾颉刚认为阎氏的辨伪精神“注定了我毕生的治学的命运”〔8〕。  如果让内行人举出新旧“疑古派”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十有八九会说:阎若璩,顾颉刚。在“疑古成果”中,《疏证》打下半壁江山。因此,“走出疑古”绕不开他,绕开了走不出去。《疏证》将此前(从朱熹到梅鷟)与之相关的主要论述囊括其中,

3、被认为是“《尚书》学史上集辨伪之大成的著作”。此后(从惠栋到崔述)的相关著述,至少十有七八是对该书论证的变相重复。所以对《疏证》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宋元明清四代学人《古文尚书》“定案”依据和方法的正面考察,同时也是对清代考据学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存在多大问题的一次检验。 2)阎毛之争  阎氏撰《疏证》暴得大名,毛奇龄于是作《古文尚书冤词》力辨其真。此事轰动一时。二人才气绝高,同是“汉学开山者”〔9〕。历来评论大多褒贬分明:是阎非毛──前者人品好、学问好,后者反之。钱穆先生则认为,二者至少在人品上“两无足取”:“(毛)西河(阎)潜邱,其博辨纵横傲睨自喜之概,读其书者,固见其

4、呵斥先儒,讥弹前贤,上下千古,若无足置胸怀间,意气甚盛,而其晚节之希宠恋奖,俯首下心于朝廷圣天子之前,亦复何其衰飒可悯怜之相似耶”〔10〕。  一、引论(1)为什么选择阎若璩  阎若璩(1636~1704)在“疑古派”学术传统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孔传《古文尚书》是历来“证伪”对象中最重要的儒家经典,经阎氏《尚书古文疏证》(以下简称《疏证》)“定案”为“伪书”。这是“疑古派”传统中头等大事,是最成功的“证伪案例”。他被公认为清代考据学主要奠基人之一。  黄宗羲评价《疏证》:“余读之终卷,见其取材富,折衷当”,“皆足以祛后儒之敝,如此方可谓之穷经。……仁人之言,有功于后

5、世大矣。”〔1〕。纪昀说他“博极群书,又精于考证,百年以来,自顾炎武以外,罕能与之抗衡者。”〔2〕“反复厘剔,以祛千古之大疑,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先矣。”〔3〕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将其列为清代汉学家第一。梁启超说《疏证》“委实是不朽之作”〔4〕,说他对《古文尚书》的“证伪”是“毅然悍然辞而辟之,非天下之大勇,固不能矣”〔5〕。“不能不认为近三百年学术解放之第一功臣”〔6〕。胡适说《疏证》“遂定了伪古文《尚书》的铁案”〔7〕。顾颉刚认为阎氏的辨伪精神“注定了我毕生的治学的命运”〔8〕。  如果让内行人举出新旧“疑古派”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十有八九会说:阎若璩,顾颉刚

6、。在“疑古成果”中,《疏证》打下半壁江山。因此,“走出疑古”绕不开他,绕开了走不出去。《疏证》将此前(从朱熹到梅鷟)与之相关的主要论述囊括其中,被认为是“《尚书》学史上集辨伪之大成的著作”。此后(从惠栋到崔述)的相关著述,至少十有七八是对该书论证的变相重复。所以对《疏证》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宋元明清四代学人《古文尚书》“定案”依据和方法的正面考察,同时也是对清代考据学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存在多大问题的一次检验。 2)阎毛之争  阎氏撰《疏证》暴得大名,毛奇龄于是作《古文尚书冤词》力辨其真。此事轰动一时。二人才气绝高,同是“汉学开山者”〔9〕。历来评论大多褒贬分明:是阎非毛

7、──前者人品好、学问好,后者反之。钱穆先生则认为,二者至少在人品上“两无足取”:“(毛)西河(阎)潜邱,其博辨纵横傲睨自喜之概,读其书者,固见其呵斥先儒,讥弹前贤,上下千古,若无足置胸怀间,意气甚盛,而其晚节之希宠恋奖,俯首下心于朝廷圣天子之前,亦复何其衰飒可悯怜之相似耶”〔10〕。  一、引论(1)为什么选择阎若璩  阎若璩(1636~1704)在“疑古派”学术传统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孔传《古文尚书》是历来“证伪”对象中最重要的儒家经典,经阎氏《尚书古文疏证》(以下简称《疏证》)“定案”为“伪书”。这是“疑古派”传统中头等大事,是最成功的“证伪案例”。他被公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