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

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

ID:11302196

大小:312.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11

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_第1页
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_第2页
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_第3页
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_第4页
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物理典型方法案例太原市十二中姚维明案例60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进入高三,高考在即。如何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推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摆在每个老师和学生面前的重要课题。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教学;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学习也是这样,只有看清路,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可见,掌握物理学科的特点,熟悉物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好中学物理,不只

2、是一个肯不肯用功的问题,它还有一个方法问题,掌握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从高中物理综合复习教学的角度,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解答、训练,介绍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以期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1.模型法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将复杂的问题抽象化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科学家通常利用抽象化、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把研究对象的物理学本质特征突出出来,形成概念或实物体系,即为物理模型。模型思维法就是对研究对象或过程加以合理的简化,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从本质

3、上说,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得出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实际中必须通过分析、判断、比较,画出过程图(过程图是思维的切入点和生长点)才能建立正确合理的物理模型。[例1]如图1-1所示,光滑的弧形槽半径为R(R>>MN弧),A为B弧形槽的最低点,小球B放在A点的正上方离A点高度为h处,小球C放在M点,同时释放,使两球正好在A点相碰,则h应为多大?h解:对小球B:其运动模型为自由落体运动,C2hMAN下落时间为tB=g对小球C:因为R>>MN弧,所以沿圆弧的运动模型是摆长等于R的单摆图1-1

4、做简谐振动,从M到A的可能时间为四分之一周期的奇数倍(2n1)R所以tC=TcTc=24g22(2n1)R解得:h=.(n=0,1,2……)8【评注】解决本题的关键就在于建立C小球的运动模型——单摆简谐振动,其圆弧的圆心相当于单摆的悬点,圆弧的半径相当于单摆的摆长,只要求出C小球运动到A点的时间,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例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排成一条直线,其中2、3小球静止,并靠在一起。而1小球以速度v0朝它们运动,如图1-2所示,设碰撞中不损失机械能,则碰后三小球的速度的可能值是vv(A)v1=v2=v3=0(B)v1

5、=0,v2=v3=0321高考物理典型方法案例太原市十二中姚维明2v(C)v1=-v0/3,v2=v3=0(D)v1=v2=0,v3=v03解:依题意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小球之间的碰撞一定是V0弹性碰撞,这里关键是如何建立正确的碰撞过程模型。若把1232、3两小球看成整体,建立1小球和2、3小球之间的两体碰撞模型就会得出(C)答案错误结论。其实2、3小球只是图1-2靠在一起并没有连接,加之碰撞过程的位移极小,必须建立三小球之间依次碰撞的过程模型,由两球弹性碰撞得速度依次交换,所以(D)正确【评注】本题关键在于建立正确地符合客观规律的小球碰撞模型

6、——两两依次碰撞,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认真分析题意,抓住问题的本质才行。[例3]如图1-3所示,有一根轻质弹簧将质量为m1和m2的木块连在一起并置于水平面上,问必须在m1上至少加多大的压力,才能在撤去压力后,m1Bm1弹起来恰好使m2离开地面?解:用力F向下压m1到A位置放手后,m1和弹簧应看成弹簧振O子模型。在A位置放手时F即为回复力,由振子特点知振动到最高点B时回复力向下也为F,又从m1的受力知:F=F弹+m1g从m2A受力知恰好离地有:F弹=m2g所以F=(m1+m2)g【评注】正确的建立模型对突出问题的本质是十分

7、重要的,本题巧妙利m2用振子模型,抓住本质,出奇制胜。图1-3【针对训练】1.如图1-4所示,具有圆锥形状的回转器(陀螺).绕它的轴在光滑的桌面上以角速度ω快速旋转.同时以速度v向左运动,若回转器的轴一直保持竖直,为使回转器从左侧桌子边缘滑出时不会与桌子边缘发生碰撞,v至少应等于2gg(A)ωR(B)ωH(C)R(D)RH2H图1-42.如图1-5所示,A中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B中与A相同只是将l1换成轻弹簧。现将A、B两图中l2线

8、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3.跳起摸高是中学生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某同学身图1-5高1.80m,质量65kg,站立举臂手指能摸到的高度是2.25m,此同学从用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