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音听诊及血压测量

心音听诊及血压测量

ID:11302887

大小:88.9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心音听诊及血压测量_第1页
心音听诊及血压测量_第2页
心音听诊及血压测量_第3页
心音听诊及血压测量_第4页
资源描述:

《心音听诊及血压测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础生物学技术实验实验六:心音听诊及血压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听诊器2、学会使用水银式血压计3、了解自己的心音、脉搏及血压等4、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5、学习心音的形成原理6、学习血压的形成原理二、实验原理心音听诊原理: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内可以听到两个心音。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s),而历时较长(0.142s),声音较弱,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

2、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第二心音:声调教高(音频为50次/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血压测量原理:通常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没有声音,但当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发生声音.因此,可以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血液计间接测量.测压时,用压脉带在上臂或手腕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

3、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在动脉处听不到声音.当外加压力等于或稍低于动脉内的收缩压时而高于舒张压时,则在心脏收缩时,动脉内有少量血流通过,而心室舒张时而无血流通过.血流连续通过血管时,会发出声音.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的最小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当外加压的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血管内血流连续通过,所发出的音调会突然降低或42012年11月9日基础生物学技术实验声音消失.在心室舒张时有少许血液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相当于舒张压由试验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但

4、是血压的稳定性是动态的,是在不断连续的变化着,不是静止不变的。人体的体位、运动、呼吸、温度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的等因素对血压均有一定的影响.一、实验器材听诊器与水银式血压计二、实验方法与步骤1、心音听诊:①、受试者安静端坐,拉开大衣拉链。②、检查者带好听诊器,注意听诊器的耳具应与外耳道开口方向一致(向前)。以右手的食指、拇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胸具紧贴与胸部皮肤上,依次由左房室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右房室瓣听诊区,仔细听取心音,注意区分两心音。如难以区分两心音,可同时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脉搏,此时出现的

5、心音为第一心音。2、血压测量:①、受试者取坐位,心脏与血压计零点同一水平.静坐5分钟,待肢体放松,呼吸平稳与情绪稳定。②、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排空后再将螺丝旋紧。③、受试者脱左臂衣袖,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距肘窝3cm上方处,压脉带应与心脏同一水平,使其松紧适度,手掌向上放实验台。④、在压脉带下方,肘窝上方找到动脉波动处,将听诊器的胸具置于动脉上。42012年11月9日基础生物学技术实验⑤、听取血管内音变化。向压脉带充气加压,同时注意倾听声音变化,在声音消失后再加压30mmHg,然后稍稍扭松打气球上的螺丝

6、,缓慢放气,仔细倾听听诊器内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先是由无到有,次之由低到高,而后突然变低,最后完全消失.如此反复进行2-3次⑥、测量正常动脉的血压重复上一操作,同时注意检压计读数.但徐徐放气时,第一次听到的血管音即代表收缩压;最后声音消失之前的血管音代表舒张压.记下血压读数,放空压脉带,使压力降低为零,重复测压2-3次,记录测压均值.一、实验结果二、实验结论清楚听到两个心音,第一心音振幅大调低,第二心音振幅小调高,测得血压42012年11月9日基础生物学技术实验收缩压与舒张压为114/68一、问题与解答1、实验中

7、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①、实验室内保持安静,以利听诊。②、听诊器耳具应与外耳道方向一致。橡皮管不得交叉、扭结,管切勿与它物摩擦,以免发生摩擦音影响听诊。③、如呼吸音影响听诊,可令受试者暂停呼吸片刻。2、如果听不清第一心音是怎么回事?答:正常时在颈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可听到相当于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两个声音,听不清楚第一心音应该考虑是心脏张力不足,必要时心电图检查一下。2、心电图及其中各种不同心音与波。二、实验小结我通过了这个实验知道了怎么测量自己的血压以及分辨第一与第二心音。42012年11月9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