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自我迷失与人生探索

当代青年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自我迷失与人生探索

ID:11311618

大小:171.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7-11

当代青年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自我迷失与人生探索_第1页
当代青年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自我迷失与人生探索_第2页
当代青年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自我迷失与人生探索_第3页
当代青年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自我迷失与人生探索_第4页
当代青年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自我迷失与人生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青年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自我迷失与人生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當代青年在藝術創作活動中的自我迷失與人生探索—以一位80後女性為個案的6次歷程詮釋摘要80後正處於人生的生機活躍期,各方面具有豐富的可能性,他們是最具創新素養的群體。特別是25-30歲,正是學界關注很多的人生發展階段,也被稱為“成年初顯期”,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破繭成蝶”時期。這個群體成長在父母的呵護與關愛下,幾乎是第一次體驗理想的養育,對於大部分年輕人而言,這個階段是許多重要改變發生的時期,它不是青年的萌芽,也不是完全的成年期,處於這個階段的人群面臨著各種獨特的處境和挑戰。當面對它們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迷失

2、與困惑。藝術創作的過程則是利用其“藝術即治療”的觀念,通過圖畫對話進行自我投射並最終達到探索目的。本文試圖探討一位80後女性個案,通過深入探究個案6次的藝術投射來慢慢探索其內在世界並對未來的探索進行積極引導。關鍵字:當代青年、藝術創作、自我迷失、自我探索緒論自我是社會互動的產物,CharlesHortonCooley(1902:126-128)提出“鏡中我”的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內容:我所想像的我在別人面前的形象;我所想像的別人對我形象的評價;由前面兩個方面引出的自我感覺。自我認同(self-identity)主要是指在一

3、定的社會結構中,通過和他人和社會的互動,個人行為與思想逐漸形成併發展成一致的狀況。自我迷失是指個人形成“自我”後,在社會環境和身心變化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進行重新統整的過程中,認知和行為失衡的情況。不論一個人走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會不可避免的發現自己處在衝突的情況中。嫉妒、競爭、地位與權力盤根交錯,這就是世界的情況,戰爭不斷,人類的內心也永遠不會平衡。美國學者Erickson將人生的發展分為連續的、又各自獨特發展的八個階段。並認為每個階段都必須依照成熟的進程按時出現,而在每一確定的發展階段必須發展特定的自我能力,以適

4、應社會變化的要求。在這八階段中,青年期是自我認同形成的關鍵期(王梅,2003,27-30)。如有認知偏差則會帶來心理和生理上的疾患,而偏偏“心理疾患”一詞在當代社會不輕易登上大雅之堂,心理疾患的定義也總是和精神疾病混肴不清。大部分人選擇否認與壓抑,經過一段時間量的積累後往往促成不可逆的後果。藝術是個體性的自覺地想象,藝術不是情緒的活動而是認知的活動,具有個體性。藝術治療將繪畫創作應用到心身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它回避了人類的言語防衛機制,將潛意識心理意象投射在繪畫作品中,讓自己探索更具實際意義,也讓更多的人明白自我探索絲

5、毫不會讓我們變的神經質。自我就是人與社會的意識,只有將這顆心駕之於個人及社會集體意識上,“我”才能成為自我的不滅之光。壹、藝術治療理論觀點一、藝術治療的概念專業化的藝術治療發展歷史還不足百年,用藝術介入心理治療還處在探索性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於藝術治療的界定也有差異。美國藝術治療師協會(1980)的定義:通過藝術的非語言表達和溝通,使個人與環境內外取得平衡和一致。它所探求的是兩個目標:一是藝術創作即是治療過程,從而可以緩解情緒上的衝突,並有助於自我認識和自我人格的完善。二是通過藝術作品的表達達到個人與環境的統

6、一(林品岑,2010)。英國藝術治療專業常務委員會(StandingCommitteeForArtsTherapiesProfessions,1989)指出,“藝術治療是涉及當事人、藝術作品和治療師的過程。藝術治療師為當事人提供環境與藝術媒介。其目的乃是發展一種可以進入被壓抑的情感的象徵性語言,並把這些情感創造性地與人格相整合,從而促使治療性變化的產生。綜上所述,藝術治療的內涵應包括:(1)以藝術活動為媒介;(2)以心理理論和藝術理論為理論基礎;(3)通過治療師、來訪者和藝術作品三者相互關係發揮作用;(4)達到緩和情緒

7、衝突、解決行為問題、統合人格等治療目標(田敏,2009,257-261)。一、藝術治療的理論取向(一)心理動力學取向在心理動力視角下,藝術治療家更看重藝術創作的內在的和無意識的意義,認為藝術治療能夠通過創作過程表現或治癒內在衝突,藝術作品是患者過去創傷的體現。通過宣洩、昇華與象徵化等機制,配合當事人對其創作的一些聯想和詮釋使病人獲得對心理和生活的洞察力,達到情緒淨化的效果,以及實現意識和無意識的整合。(龔鉥,1994)(二)認知行為取向認知行為取向認為當事人的病因與所發生的事件並無直接關係,而是個人對事件的認識所產生的

8、後果,心理上的疾患也來源於認知處理問題。偏向於幫助當事人糾正錯誤的認知,共同尋找並建構更切合實際的行動。這一取向將行為矯正技術應用在繪畫藝術治療。藝術治療可以作為行為或概念習得的強化物,也可以作為經驗重整和行為塑造的工具。在治療模式上,運用結構化的藝術表達和系統化的行為改變策略來逐步達到治療目標。(龔月圓,2011)認知行為治療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