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乡土小说的审美特质论文

萧红乡土小说的审美特质论文

ID:11311836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萧红乡土小说的审美特质论文_第1页
萧红乡土小说的审美特质论文_第2页
萧红乡土小说的审美特质论文_第3页
萧红乡土小说的审美特质论文_第4页
萧红乡土小说的审美特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萧红乡土小说的审美特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萧红乡土小说的审美特质论文关键词:萧红乡土小说创作品格审美摘要:在中国现代女作家的行列中,能够将乡土文学写得好的,可以说寥寥无几,萧红,却是非常可贵的一位。她以自己独特的感悟触摸到了乡村苦难最深层的精神脉搏,那种真诚、诗意的书写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稀缺。她在描绘东北黑土地瑰丽、复杂的风情时,那种似淡却浓的悲哀流淌出的向往与痛楚之情传递给人的审美质感,又是与沈从文笔下那种明朗、统一的湘西美感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农村或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影响到中国的现代文学,使得它从一开始就以乡土文学占了压倒优势,并随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而萧红,作为在中国现代

2、文学史上能够较好地把握乡村题材,并被鲁迅称为“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的乡土小说在现代小说史上自成一家,呈现出独特的书写风格和创作品质。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河畔的呼兰县。这块质朴淳厚又充满苦难的土地,给了她一双灵秀敏感的眼睛和一颗聪慧多情、热爱生命的心灵,也给了她文学创作无尽的源泉与灵感。1935年12月其乡村题材小说《生死场》的出版给上海文坛带来了一股新奇之风,并使她一举成名。无论是其早期作品《王阿嫂的死》,还是其成名作《生死场》、代表作《呼兰河传》,都是内涵丰富深厚的文本。综观萧红的小说创作,她始终把文学表现的视角对准那多灾多难的家园故土,她在乡土文学创作中对苦难大地

3、的深刻发现和极力表现,使她的乡土小说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看来,都是她文学创作中极具光彩的部分,也是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史上一道亮丽夺目的风景。一、诗意的书写“诗意”是“抒情”的通俗说法。抒情是潜伏于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的精灵。作为一种文学风貌,“抒情”古已有之,而到了20世纪动荡不安的年代,它更像一段明媚而忧郁的旋律,缠绕于历史的废墟之上。“五四”时代可以说就是一个抒情的时代,沉寂了数千年的人类的心声终于以火山喷发的方式得以宣泄。“五四”新文化思潮的涌动,不仅为男性提供了抒发胸怀、剖析社会人生的广阔舞台,而且也使女性结束了长期缄默喑哑的失语状态。一批女作家纷纷以女性独有的姿态发表自己对现

4、实人生的深切感慨。30年代步入文坛的萧红,作为一位敏感多情的女性,凭着个人的天才和感觉,把自己对于乡土的依恋和对于民族命运的探讨融进绵密如缕的叙述中,她那种对于生活细节和自然景物的直觉感悟以及充满温暖而忧郁的情调,都使她的乡土小说创作呈现质朴而凄婉的独特品格。对于其小说创作,一般人认为她是乡土写实抒情风格,是“五四”以来中国小说倾向于抒情写意的风格与乡土小说的自然演变在30年代的有机融合;也有人认为她在描述蛮荒的黑土地人民时总是相当冷静、超脱,甚至有些残忍而不露声色。这些评价自然都有可取之处,萧红的乡土小说创作虽然带有透心彻骨的个人生存体验,但她避免了许多女作家沉溺自我、宣泄自我的局

5、限,而是以自己客观的体察和敏锐的直感去洞察人类存在的艰难。尽管如此,通过其客观的叙述和哀婉的展示,我们又总感觉到“她的作品在情感的流动中潜藏着对我们这个民族、这个世界、对人性和人类的生存有种通达的理解却又是无可奈何的慨叹,潜藏着难以言说的人生、历史的苍凉感。”{1}而这一切,又无不是通过其超常的感受和诗意的书写体现出来的。萧红的小说创作,很大程度上不是理性思索的产物,而是她敏锐、细腻的直觉与充分感性化的丰富的生命体验的结晶。在《生死场》中,她对人物的整体处理是比较模糊的,但却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她对人物拟物化的外貌描写。麻面婆是这样一副面孔:“过了一会,她又出来取柴,茅草在手中

6、,一半拖在地面,另一半在围裙下,她是拥着走。头发飘了满脸,那样,麻面婆是一只母熊了!母熊带着草类进洞。”再如坐在自家院子里的王婆:“在星光下,她的脸纹得绿了些,眼睛发青,她的眼睛是大的圆形。有时她讲到兴奋的话句,她发着嘎而没有曲折的直声。邻居的孩子们会说她是一头‘猫头鹰’,她常常为着孩子们说她‘猫头鹰’而愤激:她想自己怎么会成个那样的怪物呢?像啐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她开始吐痰。”美丽的月英患病后则更是吓人和令人怜惜:“她的眼睛,白眼珠完全变绿,整齐的一排前齿也完全变绿,她的头发烧焦了似的,紧贴住头皮。她像一头患病的猫儿,孤独而无望。”再去看看村里的女人:“四月里,鸟雀们也孵雏了!常常

7、看见黄嘴的小雀飞下来,在檐下跳着啄食。小猪的队伍逐渐肥起来,只有女人在乡村夏季更贫瘦,和耕种的马一般。”男人又如何:“二里半迎面来了。他长形的脸孔配起摆动的身子来,有点像一个驯顺的猿猴。”在其他作家笔下很少看到这么别致的人物描写,这种发自内心的淋漓尽致的“审丑”描写,没有任何夸张和贬低之嫌。因为一方面,萧红童年孤独,与自家的猫狗为伴,故写起来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她也确实通过自己不露声色的描写表达了对那群处于生活最原始、最窘迫层面上的愚夫愚妇们的通达理解和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