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高职院校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ID:11315934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高职院校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第1页
高职院校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第2页
高职院校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第3页
高职院校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第4页
高职院校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薪酬管理改革论文摘要:本文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薪酬管理制度存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薪酬管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即积极推行岗位聘任制度,制定有高职特色的薪酬制度,加强绩效管理与绩效考评,促进教职工收入合理增长。面对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高等学校的收入分配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一、高职院校现行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平均主义倾向严重,绩效薪酬不突出。这是目前众多学者和专家认为高校基本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当然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术职务相同的教师收入差别不大。国

2、家工资、地方性津贴补贴、校内津贴都以职务职称作为主要分配因素;二是高职院校高级技能人才、优秀人才的薪酬水平远远低于市场薪酬水平,而一般职位的薪酬水平则远远高于市场薪酬水平。据调查,我国高校收入分布总体的基尼系数为0.2789,高校内部的基尼系数平均只有0.214。而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接近0.5,..外部市场薪酬水平差距在组织内部的缩小,导致平均主义倾向,加剧了高级人才的流失和一般员工在组织中的滞留。这种没有丝毫活力的管理体制和缺乏激励的薪酬制度严重挫伤了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岗位津贴实行等级制的固定标准,激励机制弱化。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

3、硕士杜娟在其硕士论文《四川某职业学院薪酬体系的优化》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在高职院校中具有普遍性。专职教师岗位津贴实行等级制,强调岗位,淡化贡献,对中级及中级以下职称的年轻教师的激励作用不强,对副高及副高以上职称的中年教师的约束作用也不大。根据国家标准,晋升职称时有若干硬性指标限制。例如,工作年限的要求,发表一定量的文章或完成相当数量的学术成果的要求,使得许多年轻教师望洋兴叹。而对于那些已经晋升到副高及副高以上职称的中年教师,上升空间已没有或很小,所以干好干坏都影响不大了。R.L.Shell和D.S.Shape指出,一个成功的绩效奖励制度,可在员工与管理人员

4、之间建立和谐的气氛。如果一个公司的奖励制度是失败的,则会引起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关系不佳,影响士气。薪酬结构比例不合理,高职特色难以突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王运宏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资助课题“基于人本理念的高职学校薪酬实际探索”所做出的这一阶段性成果在高职院校具有共性。良好的薪酬制度具有激励、导向与评价功能,高职院校建立的薪酬模式要有助于办学目标特别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而高职院校现有的薪酬结构项目繁多、比例不尽合理,在设计上没有体现专业教学特色和高职特点,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二、高职院校薪酬制度存在问题的原

5、因探究国家传统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指令性工资制度的影响。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虽然比以前高度统一的分配机制模式有了长足进步,但是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指令性工资制度的传统意识还滞留于人们的思想中。从高校实施岗位津贴的目的考察,高校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应由国家出台的工资政策作保证,而校内岗位津贴制度主要应体现分配的效率职能。但由于目前受传统体制和工资制度的影响,高校内部分配制度形成的分配关系既不够清晰,也不大合理,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为求得方案的顺利出台,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搞平均主义,不敢拉开合理差距。高校职称评聘制度和人事“身份”管理制度的影响。目前的高校职称评聘

6、制度和行政职务任用制度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而是教师职务和行政职务终身制,一旦被评为教授或被任命为某级别职务,就终身享受此职务待遇。而高校以身份管理为基础的人事管理制度也“顺应”了这一制度,非专任教师的津贴分配办法说明只要你取得了某种职务,就肯定能拿到相对应的津贴。年终的考核只要为称职,就会很容易的获取,实际执行的结果是几乎每个人都能按照分配方案上的标准很固定的一分不少的得到。也就是说,一个管理人员干得再多、再好,也不会得到津贴的增加。盲目随从缺乏高职特色的实际薪酬研究。自从1999年中组部、教育部等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

7、见》后,随着清华大学分配制度改革,各大普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也纷纷进行了校内分配制度改革,但高职院校在改革的过程中却忽略了本身特色。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在强调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特别重视技能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优秀人才与高技能人才并重多种发展通道的薪酬体系,教职工只要注意发展与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那些技术、素质和能力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这样,教职工就不需要为了薪酬的增长而去斤斤计较职位或职称晋升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给教职工一种以绩效和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高技能实践动手能力)为分配基础的战略导向,来引导教职工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

8、,以此来培育积极的团队绩效文化,从而大大地提升高职院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三、加强高职院校薪酬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