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边城》

沈从文与《边城》

ID:11322806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1

沈从文与《边城》_第1页
沈从文与《边城》_第2页
沈从文与《边城》_第3页
沈从文与《边城》_第4页
沈从文与《边城》_第5页
资源描述:

《沈从文与《边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沈从文与《边城》审美启蒙:沈从文的另一种现代启蒙一、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性启蒙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启蒙传统肇始于鲁迅。由鲁迅所开创的现代文学的这种启蒙传统,对封建统治形成了催枯拉朽之势,对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建构、现代社会的形成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部分作家跟从了鲁迅这一理性的叙事模式。他们往往以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现代西方理性精神为武器,站在启蒙者的高度,将那些未受过现代教育的民众视为蒙昧的人,当作他们要批判、启蒙、救治的对象。尤其中国的乡土社会,在他们看来,充斥着“阿Q”、“祥林嫂”、“润土”之类的人物。因此,乡土更是他们要贯注现代理性精神,进

2、行救治的所在。二、沈从文的审美启蒙1、沈从文没有跟从理性启蒙模式。如果按照当时的模式,“沈从文湘西题材作品里的人物,大多应该处在被启蒙的位置”,但沈从文作品的叙述者,和作品中的人物比较起来,并没有处在优越的位置上,相反这个叙述者却常常从那些愚夫愚妇身上受到‘感动’和‘教育’”。在其他启蒙作家笔下,无知无识的乡下人被贴上了愚昧、保守、落后等种种标签,而沈从文从他们身上发现的却是生命的“神圣与庄严”。做水手的从天明起始到天黑为止,做他应分做的事情,遇应当下水时,便即刻跳下水中去,遇应当到滩石上爬行时,也毫不推辞即刻前去,毫不吝惜气力打发了每个日子。撑渡船的,一生都在小溪边,

3、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2、脱出启蒙的主潮并不意味着沈从文放弃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匡时济弊、救国救民的启蒙立场。当大部分启蒙者看到:由于缺乏理性精神,国民精神麻木、思想落后、个性泯灭而处于蒙昧状态时;沈从文看到的却是:由于缺乏高尚情感,人都不免处于一种动物人生观中。沈从文看到,底层生命虽然坚韧顽强,忠实而庄严,在与自然的融合中,“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但这种生命“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释、分解”,“与其它无生命物质一样”。小说《萧萧》对这种植物般的生命形式做了形象地刻划。萧萧十二岁,什么事也不知道,就

4、做了人家的童养媳,丈夫还不到三岁。糊里糊涂地被花狗引诱。照习惯萧萧要被发卖或沉潭。在大家全莫名其妙地等待萧萧的买主时,萧萧生了一个大胖儿子,被全家欢天喜地地接受下来。儿子十二岁时,也娶了一个大他六岁的大姑娘。接亲那天,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毛毛,在屋前榆蜡树篱笆间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萧萧们在有饭吃,有衣穿,有容身之处后,没有了其它的幻想和更高的追求,满足于一种传宗接代工具般的人生形式。他们无力也无从想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成千上百年来,因循着一种简陋可怜的生活。3、对中国现代大多数启蒙主义者来说,启蒙的任务就是用现代理性精神,改造国民的灵魂。而对沈从文来说,

5、启蒙的任务则是用审美精神给生命以刺激与启迪。大多数启蒙者力图通过文学作品对大众注入理性精神,而沈从文要给大众注入的是审美精神。他企图用艺术、用美,“慢慢的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时时刻刻能把自己一点力量,黏附到整个民族向上努力中”。为此,沈从文构筑了一个审美的“湘西世界”,用它来“燃烧起这个民族更年轻一辈的情感,增加他在忧患中的抵抗力,增加活力”三、审美启蒙的依托——湘西世界1、在“湘西世界”里诗意处处流淌,审美精神贯注到了每个人身上。如《边城》里,人物几乎个个都是诗意化的。少女翠翠,美丽善良,本身就是诗和美的化身;傩送英俊勇敢,具有“

6、诗人般的性格”;老船夫虽已饱经沧桑,心地仍纯洁美丽如一快璞玉;连一个老马兵也有着年轻时用歌声追求翠翠母亲的浪漫情怀。在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充满了诗意。傩送、天保两兄弟,都爱美丽但清贫的翠翠,宁愿要渡船而不要碾坊。管水码头的和撑渡船的,没有尊卑之别,经常在一起喝酒、拉家常。做买卖时,顾客和店主都千方百计不让对方吃亏等等。总之,审美精神成了这个世界的原则,成了每个人的心灵律令。2、沈从文是在用审美,用诗,为现实世界设定依据、设计样板。让现实世界的人们从审美的、诗意的“湘西世界”里获取高尚情感,使他们能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胜出,获得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

7、形式”,一种诗意的人生形式。四、审美启蒙对人类的意义沈从文的审美启蒙不仅对中国现代启蒙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与生命哲学思潮相应和,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与要求。因此,沈从文的启蒙不仅指向了他的当代,更指向了人类共同的未来。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总体特色一、包含着社会现象与梦象的小说写作对沈从文来说,是“我要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边城》是“将我某种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的故事,是“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所以沈从文在小说中,常常写的不是眼见的状态,而是官能的感受、回忆、梦幻,超越普通人的习惯,来认识一切现象,解释一切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