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变革之原因

试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变革之原因

ID:11326430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试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变革之原因_第1页
试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变革之原因_第2页
试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变革之原因_第3页
试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变革之原因_第4页
试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变革之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变革之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变革之原因[摘 要]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代。在这数百年间,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革。其中,社会经济的变革尤为引人注目,其变革之原因可谓错综复杂。文章着重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思想的发展、商业对社会经济的分解作用以及当时各诸候国的变法改革四个方面,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关键词]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变革;社会生产力;经济思想;分解作用引言6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前夕,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在这五百五十多年间,我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

2、上,奴隶制度日趋崩溃瓦解,封建制度日趋形成并最终确立;思想文化上,各种学术流派纷纷登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经济上,奴隶制经济日益分崩离析,封建制经济逐渐壮大并最终取代奴隶制经济……在所有这些变化中,以社会经济的变革最为突出,也最为彻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土地制度上,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主土地国有制逐渐瓦解,以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日渐形成并最终确立;在生产方式方面,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已日趋以农民和自耕农劳动为基础的封建制生产方式所取代;社会经济制度上,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正在瓦解,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日益形成;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赋

3、役制度亦发生了重大变革。对于社会经济发生如此重大变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6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根本性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根本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这主要表现在铁家具的使用上。据《国语·齐语》记载,齐相管仲曾向齐桓公建议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斸,试诸壤土。”[1]126这里的恶金是指铁。另外,据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产生于春秋时代,其中包括铸造铁农具。如1986年在陕西凤翔秦公大墓及其陵

4、园中,发掘出土了十多种春秋中期的铁锸、铁铲等农具,其质地十分精良,似为生铁铸造。到战国时代,铁农具已大大普及。考古发掘资料证明,在北及辽宁,南到广东,自至山东,西抵四川的辽阔地区,都有战国铁农具的出现,其中还有铁犁的出现。铁农具的使用和普及是农业生产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特别是铁犁的出现,更是我国农具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这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发展。同时,牛耕的推广,也是当时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又一重要表现。《国语·晋语九》记载:“夫范、中行氏……今其子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1]278,这是春秋时期使用牛耕的确凿记录。山西浑源出土的铜牺

5、尊和侯马出土的残铁犁更加证明了当时的确存在牛耕。《管子·乘马》篇有“距国门以外,穷四境之内,丈夫二犁(指二头牛所拉之犁),童五尺一犁”[2]17的记载。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传统农业社会,社会生产力就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力及其生产技术上。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况且,当时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也有巨大的进步:冶铁和铁器制造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春秋晚期楚墓内出土的钢剑实物便是明证;纺织技术、采矿技术等也有巨大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得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中的封建经济因素(在当时主要表现为公田的私有化及私田的增加)日渐增强,最后超过了奴隶制

6、经济因素,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二、经济思想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变革6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思想的极大活跃和经济思想的巨大发展是当时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重要原因。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各种思想最活跃、最辉煌的时代。当时,由于社会的巨大变革,各阶级、阶层人士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各种学术思想流派纷呈,各种社会思想交融、汇合。6同时,在这个时代,作为社会思想之一大方面的经济思想亦有了重大发展。当时出现的各个学术思想流派都有自己的经济思想和主张。管仲提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2]67的四民分业论,反应了当时人们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农、工、商业的重视。各学

7、派思想家都关心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各自的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方案。法家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商君书·壹言》说:“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3]商鞅提倡重农以发展经济,使国富,使兵强。《韩非子·五蠹》篇也说:“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4]他们认为富国是强兵的基础,而重农则是富国的根本途径。法家在确立个体农民土地财产私有权的基础上,以赏罚作为督劝人民生产的手段,开辟土地,垦荒聚粟以实仓府、蓄货积,从而达到富国的目的。儒家则反对法家富国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