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环境处理

对虾养殖环境处理

ID:11327341

大小:4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1

对虾养殖环境处理_第1页
对虾养殖环境处理_第2页
对虾养殖环境处理_第3页
对虾养殖环境处理_第4页
对虾养殖环境处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虾养殖环境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对虾养殖环境处理    42良好的水色有何特性?    水色是指溶于水中的物质,包括天然的金属离子,污泥或腐殖质的色素,微生物及浮游生物,悬浮的残饵,有机质及黏土或胶状物等,在阳光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但组成水色的主要物质为浮游生物,对水色的影响最大。    良好的水色有以下特性及功能:    (1)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由藻类形成的良好水色,由于光线作用,白天能有效增加溶解氧。    (2)稳定水质,降低有毒物的含量。当水中藻类、细菌或原生动物等大量繁殖时,能吸收由养殖对虾排泄物和残饵产生的氨和硫化氢,并能吸收金属离子使其沉淀,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    (3)可当饵料生物,提

2、供对虾天然的饵料。    (4)可减少透明度,能抑制丝藻及底藻的滋生。    (5)水体透明度的降低,有利于对虾防御敌害鱼类和鸟类的蚕食。    (6)可稳定水温。    (7)可抑制病菌的繁殖。    43地下水养虾放苗前该如何处理?    由于地质的原因,部分地下水刚抽出来时氨氮和铁的含量偏高,如不经处理直接放苗,会影响虾苗的成活率。    处理方法为:    (1)充分曝气,让氨氮挥发和氧化。    (2)泼洒络合金属离子的解毒剂(如“利生解毒宝”或“利生降解灵”),消除铁等金属离子。    (3)施放芽孢杆菌制剂(如“加强型利生素”)和养殖专用肥(如“肥水快”或“单细胞藻

3、类生长素”),培养有益菌相和浮游藻类,吸收氨氮。    (4)使用反硝化菌制剂(如“利生硝化素”),处理由氨氮转化形成的亚硝酸盐。    44虾池放苗前、养殖过程中如何做水?    放苗前期营造一个藻相和菌相平衡的水环境非常重要。具体做法建议如下:    (1)池底较肥的老塘和原来的鱼塘改造过来养虾的池子,由于池底的有机物较多,可以施用无机养殖专用肥(如“单细胞藻类生长素”)来培育浮游单细胞藻类,同时,施用能把塘底的有机物分解成单细胞藻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的有益细菌——芽孢杆菌(如“加强型利生素”、“利生健”、“利生活菌”),用这种方法做起来的水色稳定持久。    (2)新挖的

4、虾池或者高位池,由于池塘较干净,这时需用有机肥来维持长效持久的水色。如可以用有机无机复合养殖专用肥(如“肥水快”或“肥水师傅”)加芽孢杆菌制剂(“利生健”)来浸泡4~5小时后再泼塘,一般在晴天下3天可得到良好的水色。    45虾塘池底青苔很多、水肥不起来、池水很清,该怎么办?    南方地区气温高,老虾塘水色很不稳定,不仅对虾难以生存,而且有益藻类也培养不起来。这时候如果施肥,则越施肥料塘水越清。原因是肥料问题,特别是化肥,入水底后,很快会被底藻吸收,有益浮游藻类就得不到营养。塘的水越浅,池水越清,水色越培养不起来,因为阳光能直射水底,底藻得以疯长。一旦形成了恶性循环,只能放水

5、重新施肥了。所以肥水时一定要一次性进水并达到最高水位,这样可以减少底藻被阳光直射后疯长的机会。    另外在施肥时,使用的肥料不能单一,要按塘底本身的营养程度,是老塘还是新塘,是泥底还是沙底,而施用不同的有机肥或无机肥。现在,有的养殖者把化肥在进水口吊袋和用发酵的鸡粪吊在塘边追肥,可以很好地解决有益浮游藻类生长问题。    46放苗后池水变清或转浑以后怎么处理?    有些池塘在放苗后,池水会由原来有一定的水色变为浑浊或清澈,一般原因如下:    (1)池塘里的浮游藻类有一定生长期,高峰期和衰败时用肉眼观看水色有一个变化过程,俗称“转水、倒水”,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处理。处理方法为:

6、第一次施肥后,水色一般会在3天内出现,这时就应该通过补肥来及时补充浮游藻类的养分,如此定期补肥,水色自然会稳定。    (2)有时水色很快就变清或转浑,原因除上面所说之外,主要是由于池水的浮游动物繁殖过度,把浮游单细胞藻类吃完。遇到这种情况,则首先要多开增氧机,避免因浮游动物繁殖耗氧过度而造成对虾缺氧或氨氮升高。同时停止投喂饲料,让对虾摄食部分的浮游动物,然后引进5%~10%的新水以补充藻种,再施放养殖专用肥(如“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和芽孢杆菌制剂(如“加强型利生素”)重新肥水。    47养殖水体pH偏高怎么处理?    养殖水体pH过高有以下几种情况:    (1)藻类繁殖过

7、旺,pH变化较大,从水色来观察为水色偏浓。处理方法为:有地下水源的换部分水,同时施放有益微生物制剂(如“活水素”或“丰虾宝”),来抑制藻类的过度繁殖。    (2)水色正常但pH偏高,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养殖前期,主要原因为池塘老化、塘底含氮有机质偏多以及水体缓冲力低。处理方法为:先泼洒乳酸菌制剂(如“活水素”)和葡萄糖中和碱性物质,再使用腐殖酸纳(如“爽水灵”)提高水体缓冲力。    (3)有害藻类(蓝藻或甲藻)过度繁殖,水色呈蓝色或酱油色,pH变化较大。处理方法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