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

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

ID:11334108

大小:88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_第1页
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_第2页
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_第3页
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_第4页
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教育网www.30edu.com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材导学】一、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历史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基本分裂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这个时期由220年曹丕强迫汉献帝禅位开始,到589年杨坚灭南朝陈而重新统一而结束,共369年。其间,西晋皇朝曾短暂统一,但八王之乱后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政局再度混乱。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与江南的南朝宋形成南北对峙,中国自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2、。581年,杨坚改北周国号为隋,并于589年灭南朝的陈政权,统一中原,建立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北魏是北朝第一个王朝,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隋朝二、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由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的重要改革,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改革的重要前提——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二)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1、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2、阶级矛盾尖锐(1)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2)经济上赋税制度上的混乱(广大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3、人民起义不断4、外族的威胁——北方柔然的进攻(三)

3、改革的可能性: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文化的冯太后掌握实权;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三、北魏前期改革大体状况如何?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1、推行均田制——土地制度(1)主观目的: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2)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3)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4)性质: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5)影响: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2、设立三长制——基层行政体制(1)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2)内容:①组

4、织:五里一邻长——五邻一里长——五里一党长。直属州郡。②职能: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中国现代教育网www.30edu.com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3)作用: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3、整顿吏治(1)原因: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2)内容:俸禄制、任期考核制(3)影响:吏治得到改善,赋役负担减轻,使农民安心从事生产,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四、北魏中后期改革大体状况如何?中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是实行

5、汉制、移风易俗1、迁都洛阳(1)原因:从平城方面看从洛阳方面看政治洛阳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有利吸收汉制,推进改革经济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军事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地理偏居塞上,气候恶劣,交通不便,难以经略中原。交通便利,便于控制交通便利,乃历史故都(2)策略:以“南伐”为名(3)作用:①使得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②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③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2、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汉制)五、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

6、响有哪些?分析其改革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一)影响1、对北魏社会:经济上: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北方出现繁荣景象。政治上:加速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2、对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二)成功原因1、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2、与冯太后、孝文帝卓越的胆略和远见分不开,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进行改革。3、全面改革,措施切实可行。【知识结构】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前提:北魏统一北方2、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3、可能性:冯太后、孝文帝的推动二、改革的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一)前期——特

7、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1、均田制(包含租调制)2、三长制3、整顿吏治(二)中后期——特点: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中国现代教育网www.30edu.com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1、迁都洛阳2、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三、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影响【问题拓展】一、封建化和民族融合的含义封建化是指在封建生产关系主导下,各种非封建因索向封建关系的转化。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法律。少数民族的封

8、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