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哲学?独断论形而上学终结后的哲学观念

什么是哲学?独断论形而上学终结后的哲学观念

ID:11335930

大小:6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1

什么是哲学?独断论形而上学终结后的哲学观念_第1页
什么是哲学?独断论形而上学终结后的哲学观念_第2页
什么是哲学?独断论形而上学终结后的哲学观念_第3页
什么是哲学?独断论形而上学终结后的哲学观念_第4页
什么是哲学?独断论形而上学终结后的哲学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什么是哲学?独断论形而上学终结后的哲学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六什么是哲学?独断论形而上学终结后的哲学观念卡尔-奥托·阿佩尔什么是哲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必须承认,我对于在这样一本书中处理这种问题的想法感到十分震惊。如果为哲学门外汉解答“什么是哲学”,我一点儿问题也没有1981年,我试图以同样的方式面对德国广大的大学听众,回答关于“实践哲学”或“伦理学”的含义问题。阿佩尔,伯勒与卡戴尔·巴赫(编),《实践哲学或对话伦理》,(法兰克福:费舍尔,1984);阿佩尔,伯勒和瑞拜尔(编),《实践哲学或伦理学:学生读本》,(温汉姆:贝尔兹,1984)。。我会从古希腊典籍中

2、的典型定义开始,这些定义翻译和解释了“哲学(philosophia)”一词。我可能还会把这个问题与康德著名的四个问题联系起来:“我能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以及“人是什么?”。伊曼纽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B833。我还会运用康德对于哲学的“学院概念(Schulbegriff)”和“公众概念(Weltbegriff)”的区分。我会用自己的方式接纳和展示这些经典解释,尤其是那些如康德所说的只为朝向“理性的最终目的”而努力的说法同上,B866-67。,而不指望一种关于“灵魂”

3、或“神之事物与人之事物”的(形而上学)知识。但我应该如何对我的同行回答“什么是哲学”这样的问题?他们对于哲学是什么——也就是哲学曾经被当作什么——了如执掌,但他们仍然想从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中听到一些特别之处。在普罗大众之中,似乎有一种哲学兴趣的繁盛:传统哲学课程的注册率很高,非传统的哲学课程也在激增(诸如有针对职业经理人的哲学课程,甚至有针对年轻女孩的哲学导论)。这些广泛的听众为在传统的脉络之下把握哲学做好了准备,以此作为朝向“理性最后目的”的承诺,或者作为康德式四个问题的一个可能回答。专业哲学的图景则完

4、全不同。在专业哲学这里,经受公共领域检验的哲学活动(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哲学“经营(Betrieb)”)也是庞大的。最近这些年,我们看到哲学期刊和书籍的增长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然而,欧洲和北美知名专业哲学家们对哲学自身(meta-philosophical)的反思,既有怀疑主义的特征,又有坚决拒斥古典主义预期的特征,这种预期由哲学一词生发出来,不仅仅与前康德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一般性(generalis)与特殊性(specialis)Generalis和specialis是否应该翻译成“共相”和“殊相”?但

5、考虑到这本书面对大众,翻译成更通俗的说法是否更合适?相关联,也与(批判)理性的普遍有效性有关。一本由贝恩斯、波曼和麦克卡锡编辑的叫做《追寻哲学:终结还是转型?》的论文集清楚地描绘了专业哲学的现状。按照《追寻哲学》的看法,对于哲学仍然能够是什么有两个宽泛的概念。第一个概念称作“哲学的终结”,理查德·罗蒂、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都是这一颠覆性先锋的代表。另一个概念寻求“哲学的转型”,这种转型也有两个形式。唐纳德·戴维森、米歇尔·达米特、希拉里·普特南、尤尔根·哈贝马斯以及我自己都主张

6、“体系”【154】式的转型,而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汉斯·布鲁门伯格和查尔斯·泰勒都倾向于“解释、修辞、叙事”式的转型。我赞同《追寻哲学》对于当前哲学自身反思所做的区分,我认为我正如这本书所说的那样属于体系式转型的群体。然而,我认为值得注意的是,贝恩斯、波曼和麦克卡锡这样的区分会在我“先验语用学(transcendentalpragmatics)”中的先验层面遇到一些困难。这些编者们说“无论分歧将如何划分这些哲学家所代表的群体,所有这些哲学家都是可错论者和有穷论者。他们没有一个会

7、主张哲学洞见自我确证的必然性。”贝恩斯(K.Baynes),波曼(J.Bohman)和马克卡锡(T.McCarthy)(编),《追寻哲学:终结或转型?》(剑桥: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第7页。然而随后编者们在脚注中加上一句:“阿佩尔的确对可错论原则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预期:他在先验层面上主张,一些语用学前提是批判性和争议性对话不可避免的前提。因而哲学怀疑只有在语用学框架内才有意义,这本身是毋庸怀疑的。”同上,第18页,n.2。这的确是对我观点所做的恰当描述。我的立场是一种“调和的可错论(consist

8、entfallibilism)”,因为任何无限制的可错论原则,尤其是如后期波普主义者参照拉德尼茨基(GerardRadnitzky),解释了阿罗伯特(H.Albert)、巴特利(WilliamWarrenBartley)的立场,拉德尼茨基本人在《绝对价值和新世界的创造》,国际文化基金会编,(纽约国际文化基金会出版社,1983),第二卷,第1125-1069页,“为自适用批判性理性主义辩护”。还可以参照阿佩尔“可错论,共识:真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