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根采血技术应用

牛尾根采血技术应用

ID:11343977

大小:20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1

牛尾根采血技术应用_第1页
牛尾根采血技术应用_第2页
牛尾根采血技术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牛尾根采血技术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牛尾根采血技术应用2014-04-1511:15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访问量:44[字号:大中小]  高峰五常犇牛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吕国英黑龙江省8511农场一张奶牛检疫采血照片的感想  牛尾根采血技术在养牛业发达国家早已在兽医临床上广泛应用,可用于诊断布氏杆菌病、结核等传染性疾病、血液常规检查及血液生理成份测定等血样的采集。  兽医临床传统方法是采用颈静脉采血法,而尾根采血是一项快速高效、安全、卫生、操作简便的新技术。笔者于1993年将尾根采血技术在黑龙江8511农场奶牛布病检疫采血中推广应用,并先后在《中国奶牛》、《黑龙江畜牧兽医》等专业杂志上作了详细介绍,之后尾根采血技术很快

2、在黑龙江省垦区推广应用。但时至今日在教科书和相关兽医方面的专著书籍里,尚未见到此技术的介绍。在全国还没有得到普遍推广。特别是看了2013年10月20日中国畜牧兽医报上刊登了湖北省某市兽医人员进行两病检查采血的工作照(见图1)。他们仍然采用危险性较大的颈静脉采血法,照片上清晰的看到有4个人为一头牛采血。笔者认为颈静脉采血费时费工、易造成环境污染、容易发生人畜伤亡事故,尤其是在千头、万头规模化的大型奶牛、肉牛牧场表现的更加明显。采血技术是动物疾病监测采样工作的基础,也是动物疫控和检疫部门的一项常规工作。因此,建议兽医检验检疫部门应全面推广牛尾根采血新技术。  一、采血的方法  1

3、.牛尾静脉与牛尾中动脉解剖部位  牛尾静脉和尾中动脉是尾静脉和荐中动脉向后的延续。沿尾腹侧面中线向后,在位于皮下的脉管沟内并行。浅部位的为尾静脉,较粗;深部位的是尾中动脉,较细。  2.采血方法  首先将需要采血的牛群,引诱其自锁颈枷内,借以保定并防止逃逸。术者穿好工作服和高筒水靴,戴好工作帽、口罩和乳胶手术手套,站在奶牛后方,左手抓住牛尾向上抬举,右手在尾部腹侧距肛门10~15cm处(即第4~5或5~6尾椎交界处),用酒精棉球进行常规消毒后,持牛用一次性连试管采血器(也可用5ml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在消毒处即尾腹侧中部凹陷处,垂直刺入1cm左右,待针头轻微触到尾骨时,再退

4、回1mm左右,见有回血即可进行抽血。根据检查的需要,决定采血量,然后术者将连试管采血器从尾部拔出。随即用酒精棉球对针孔进行按压以防出血,然后左手将牛尾放下,采血结束。采出的血若颜色鲜红,则是从尾中动脉采的血;若是暗红色,则是从尾静脉采的血。  二、尾根采血技术的优点  与颈静脉采血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速度快:平均每分钟可采一头,比传统颈静脉采血法提高速度5~10倍。  2.用工少:在具有自锁颈枷的大型现代化牧场。采血不必保定,一人便可操作,节省人工至少1~2人。  3.应激小:尾根采血法术部疼痛感很小,由于术者站在牛的后面采血,而不是颈静脉采血那样直接面对头部,不易对牛

5、造成眼观的恐惧感,同时也会减轻具有神经质奶牛、肉牛的敏感度。避免了因保定,采血给奶牛造成的惊吓,造成奶量下降、流产等应激反应。种公牛采血后可以正常采精,不会影响种公牛的采精数量和质量。  4.安全:术者站在牛体后面而且不需繁琐的保定程序,这就避免了人、畜意外伤害。人畜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5.卫生:颈静脉采血,血液易溅到地面、饲槽和术者身上。尾根采血,血液直接抽进采血器(或注射器)内,避免了血液尤其是带病菌的血液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污染,而血清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在整个采血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兽医操作规程,做到1牛1针。  6.简单易学:尾根皮肤较薄,易于进针

6、。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峰等,奶牛尾根采血技术。黑龙江畜牧兽医杂志1993年第7期。  (2)薛祥云,牛尾根采血法比静脉采血法好。中国奶牛杂志1993年第4期。  (3)高峰等,奶牛尾中动脉采血技术与应用。中国奶牛杂志1994年第1期。  (4)徐伟南,种公牛尾根采血技术。奶牛杂志2005年第5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