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

示范教案(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

ID:11346864

大小:10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1

示范教案(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_第1页
示范教案(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_第2页
示范教案(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_第3页
资源描述:

《示范教案(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课时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导入新课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后,这节课我们来选择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然后验证氧气的性质。推进新课[分析]根据实验台上所给仪器,组内同学充分讨论、设计、自行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讨论出装置的使用范围。一、选择装置展示各组设计的装置,组间互相评判其优缺点。由上述探讨,归纳出制取气体的可行性装置(如右图):图一:适合于固体(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图二:适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提问]现在我们还不能完成制取气体的实验,谁能知道

2、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呢?[回答]还需要确定收集装置。[讨论]确定出两种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方法一: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右图三);方法二: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右图四)。[过渡]确定了收集装置后,我们重点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二、操作过程[分析]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气体发生装置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2.装药品。3.固定仪器,试管口要塞棉花,组装顺序:先下后上,从左到右。4.给试

3、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5.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6.(1)如果用排水法收集,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2)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要验满,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总结]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操作步骤简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讨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回答]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

4、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注意: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如果这时候就进行收集,会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所以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再收集。[实验练习]用制取的氧气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并与前面的

5、学习作比较。[课堂练习]在学习中要不断总结、归纳,发现规律,解题就会简约化。例如,在标准状况下,部分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实验室收集方法如下表所示,通过比较找出规律回答下列问题。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标准状况下的密度(g·L-1)收集方法空气291.293氧气321.429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441.964向上排空气法氢气20.089向下排空气法(1)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氨气(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7,并且易溶于水),用_______________法收集。

6、答案:(1)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密度就越大。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向下排空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氧气的制取”这个实验的具体操作,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检验奠定了基础。板书设计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一、选择装置二、操作过程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收集:①排水法②向上排空气法布置作业1.上册课本P42页习题2、3、42.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

7、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3.以下对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处理正确的是()A.将集气瓶从水中提起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瓶口向上正放在桌上B.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一起拿出水面,然后正放在桌上C.将集气瓶从水中提出,倒立在桌上D.将集气瓶仍然留在水槽中,用时再取出来答案:2.B3.B教学反思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亲自动手制取物质,要求规范的操作对以后的实验教学至关重要。在实验中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并能按照操作规定制取氧气。结合前面

8、的学习验证氧气的性质都有明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欲望。备课资料漫谈催化剂如果有人问你:实验室用分解双氧水的方法制取氧气,二氧化锰起到了什么作用?你会轻松地回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但对于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