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考化学真题试卷有全套解析

精选中考化学真题试卷有全套解析

ID:11354340

大小:28.1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11

精选中考化学真题试卷有全套解析_第1页
精选中考化学真题试卷有全套解析_第2页
精选中考化学真题试卷有全套解析_第3页
精选中考化学真题试卷有全套解析_第4页
精选中考化学真题试卷有全套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选中考化学真题试卷有全套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选中考化学真题试卷有全套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1-3每小题3分,第4小题2分)1.小柯给校园里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植物用尿素CO(NH2)2,尿素是一种(  )A.复合肥 B.氮肥 C.磷肥 D.钾肥2.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稀释浓硫酸C. 测液体pHD. 检查气密性3.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B.

2、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4.(2分)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人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  ) ①Mg2+②Mg2+和Fe2+③Fe2+和Cu2+④Mg2+、Fe2+和Cu2+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空2分)5.(4分)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

3、。 (1)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欧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氨气分子在运动。(2)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2N2+6H2O,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6.(4分)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4、结果保留一位小数)。7.(4分)一款名为“史莱姆”的水晶泥玩具,其主要成分是普通胶水、硼砂晶体和水。查阅资料知道:①硼砂晶体(Na2B4O7•10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清洁剂、杀虫剂,②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1)硼砂(Na2B4O7)中硼(B)元素的化合价为    。(2)请至少写出一条关于硼砂晶体的物理性质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2分)8.(6分)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井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

5、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79.7 89.7(1)小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放置在集气瓶瓶口的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    为氧气集满的标准。(2)以上两种方法中    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D.当氧气进

6、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9.(6分)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象    。 四、解答题(共2小题,第10题5分,第

7、11题7分)10.(5分)伙食关系着人们的健康,许多人喜欢吃油炸食品,经检测,这些食品中含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2H5NO)。(1)丙烯酰胺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2)丙烯酰胺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N:O=    。11.(7分)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3)若反应分离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

8、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