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渔猎旅游文化圈民俗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渔猎旅游文化圈民俗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ID:11356990

大小:3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1

黑龙江省渔猎旅游文化圈民俗旅游发展对策分析_第1页
黑龙江省渔猎旅游文化圈民俗旅游发展对策分析_第2页
黑龙江省渔猎旅游文化圈民俗旅游发展对策分析_第3页
黑龙江省渔猎旅游文化圈民俗旅游发展对策分析_第4页
黑龙江省渔猎旅游文化圈民俗旅游发展对策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渔猎旅游文化圈民俗旅游发展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黑龙江省渔猎旅游文化圈民俗旅游发展对策分析2010年第12期总第198期黑龙江对外经贸HLJForeignEconomicRelmions&TradeNo.12.2010SefialNo.198[龙江商务]黑龙江省渔猎旅游文化圈民俗旅游发展对策分析杨铭铎杨娟邵雯(1.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式快餐研究发展中心博士后科研基地,黑龙江哈尔滨150076;2.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3.黑龙江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摘要】渔猎文化在民俗旅游资源中有着极高的稀缺性,通过对黑龙江省渔猎民俗旅游文化圈区位,文化,经济,经验的依据

2、分析,提出突出特色性,市场导向性,逐步开发,整体性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五大原则.应从完善政府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民俗主题公园,组建民俗旅游村和培养民间艺人五个方面来发展黑龙江省民俗旅游.[关键词]黑龙江省;渔猎;旅游文化圈;民俗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0)12—0017—03黑龙江省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外,同时还拥有深厚浓郁的人文资源.但是,多年来由于黑龙江省内各城市旅游发展定位不明确,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往往局限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而缺乏区域协作,导致区域旅游发展的连动机制薄弱,对省内独有的渔猎民俗

3、文化的发展造成了限制与影响.渔猎民族主要由赫哲族,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三民族构成,分别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东部,西部和北部.从地域分布范围来看,它们并不在一个行政区域内,但这三个民族在民俗文化,民俗习惯,房屋建筑等方面的相似性共同构成了渔猎民俗.渔猎民俗旅游资源以其独特性,原始性,稀缺性等不断地吸引着对民俗旅游文化钟爱的旅游者,因此也带动了渔猎民族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引起相关部门对渔猎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视.一,渔猎旅游文化圈民俗旅游划分的依据1.区住依据三民族的聚居区错综复杂,赫哲族聚居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饶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鄂伦

4、春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和黑河市.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爱辉县.这三个民族聚居的地区看似互不相关,行政区域也是一个东边,一个西边,一个北边,但通过对三民族的研究发现他们存在文化,风俗上的相似性,可以通过行政级别的联合,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合作地带,以民俗为主线,旅游为手段,构建民俗旅游文化圈.2.文化依据黑龙江省渔猎文化几乎涵盖了其所属地域内的一切民族,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以赫哲族为主体的大河捕鱼类型;二是以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族(生活在大兴安岭南麓)为主体的森林骑马狩猎类型;三是以部分鄂

5、温克族(生活在大兴安岭西北坡,旧称"雅库特")为主体的森林徒步狩猎类型.这些民族总体的文化方向依然是与渔猎有关的文化积淀.相似的文化背景成为发展总体旅游文化圈的基础.历史的渊源,让三民族在民族信仰,生活习俗,民族服装,发展历程等多个方面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3.经验依据国内对旅游文化圈相关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黑龙江省还未提出过类似的研究.借鉴相关研究经验,为黑龙江省旅游文化圈理论研究节省了时间.1996年,马勇,董观志的《武汉大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研究》提出了武汉大旅游圈功能结构和空问结构的具体拓展方案.1997年,南京市玄武区张晨的《构建玄武旅游圈》提出了对旅游文化圈的

6、研究.200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激活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通讯,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湖北东西部相对均衡发展.安世民副教授关于《甘肃省旅游文化圈的构建》对甘肃省的旅游研究从旅游圈的定义人手,提出构建的可能性.这些理论和实际经验的研究对黑龙江省研究旅游文化圈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4.经济依据渔猎经济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占据了三民族主要的经作者简介:杨铭铎(1956一),男,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旅游学科带头

7、人;杨娟(1986一),女,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研究生.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旅游妻他酉规划开发研究(项目任务书编号GC09D211).一17—杨铭铎杨娟邵雯:黑龙江省渔猎旅游文化圈民俗旅游发展对策分析济模式.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这种生产方式无论是从经济增长上还是在环境保护上都很大程度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逐渐向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生产与环保并重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让三民族接触到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容易形成共识,为旅游文化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