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

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

ID:11357012

大小:4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_第1页
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_第2页
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_第3页
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_第4页
资源描述:

《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三铜、铁、钴、镍的纸上层析分离及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纸上层析分离法在复杂样品分析中的应用。(2)熟练掌握纸上层析分离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本实验用丙酮:盐酸:水=90:5:5为展开剂,用上升发展开以分离Cu2+、Fe3+、Co2+、Ni2+混合溶液,其中Fe3+移动最快,Rf值接近1;其次是Co2+和Cu2+;而Ni2+移动最慢,Rf值接近于零。展开后用氨气熏之,以中和酸性,然后用二硫代乙二酰胺显色,从上至下各斑点的颜色为棕黄色(Fe3+)灰绿色(Cu2+)黄色(Co2+)和深蓝色(Ni2+)。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1)

2、层析筒(可用100mL量筒代替)(2)15mmx250mm层析纸条。(3)微量移液管,以校准过的血球管代替,若只做定性分析,可用毛细管。(4)喷雾器。2.试剂(1)展开试剂:丙酮:浓盐酸:水=90:5:5。(2)显色试剂:二硫代乙二酰胺乙醇溶液(0.5%)。(3)浓氨水。(4)Cu2+、Fe3+、Co2+、Ni2+混合溶液:浓度均为5mg/mL,以氯化物配制。一、实验步骤(1)点样取已裁好的滤纸一张,于纸条一端2cm处铅笔画一条横线,并在横线中间记一个“X”号,用毛细管或微量移液管移取试液5μL,小心点在横线的“X”号处(称为原点),斑点直

3、径为0.5cm左右,在空气中风干后,挂在橡皮塞下面的铁丝钩上。(2)展开在干燥的层析筒中加入10mL展开剂,放入滤纸条,塞紧橡皮塞,使滤纸下端的空白部分侵入展开剂约0.5cm,开始进行展开。(3)显色待溶剂前沿上升至离顶端2cm左右时,取出滤纸条,立即用铅笔记下溶剂前沿的位置。在空气中风干后,在浓氨水瓶口熏5min,然后用显色剂喷洒显色。从上到下得到四个清晰的斑点,依次为铁(棕黄)、铜(灰绿)、钴(黄)和镍(深蓝)。(4)测量比移值Rf用铅笔将各斑点的范围标出,找出斑点的中心点,量出各斑点的中心点到原点的距离a,再量出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b

4、,计算各组分的Rf值Cu2+、Fe3+、Co2+、Ni2+的Rf值分别为0.97、0.63、0.49、0.01。二、实验数据与处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离子Fe3+Cu2+Co2+Ni2+a/cmb/cmRf一、实验注意事项(1)若需要进行定量测定时,可配制各组分的标准溶液,用较宽的滤纸条,将标准和试样溶液在同一滤纸条上点样,两者原点水平距离约3cm,其他步骤相同。显色后,分别剪下标准和试样斑点,放在瓷坩埚中灰化,然后在高温炉中灼烧(800℃)15min,取出冷却后,加10滴浓硝酸加热溶解,用光度法分别测定各组分含量。铁可用磺基水杨酸显色;铜用铜

5、试剂显色;钴用亚硝基-R盐显色;镍用丁二酮肟显色测定。(2)层析纸应先在展开剂饱和的空气中放置24h以上,方法是:取少量展开剂置于一小烧杯中,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并把层析纸放在干燥器中,盖严之后,放置即可。(3)各组分之比例必须严格控制,否则影响分离结果。因此,量取丙酮的量器和储存展开剂的容器必须干燥。盐酸和水应当用移液管量取。(4)配制Cu2+、Fe3+、Co2+、Ni2+试液时,必须采用氯化物,如果采用硝酸盐,展开效果不够好,各组分的斑点不集中。(1)如果斑点直径太大,可分次点样;若不做定量测定,只需控制斑点大小,不必准确量取体积。(2)

6、喷洒显色剂不宜过多,以免底色过深影响斑点观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