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1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1

ID:11374592

大小:2.22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1_第1页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1_第2页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1_第3页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1_第4页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1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第一章绪言一、大冶矿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状况:大冶矿区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部,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4′43″,北纬30°13′10″,东距黄石市中心区25公里,东南距大冶市15公里,为黄石、大冶、鄂州三市的结合部。大冶矿区共由6个大矿体组成,自东向西依次为尖山狮子山象鼻山尖林山龙洞和铁门坎,储量较丰富。6个矿体除龙洞矿体向西南倾斜和尖林山矿体呈隐伏平卧状外,其他都向北东倾斜。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热冬冷,降水充沛,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混交。二、实习任务和目的:通过野外实习巩固课堂理论学习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在观察各种地质景观时

2、尝运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把理论和现象对号入座,加深印象。三、实习时间:2010年4月25日第二章地层实习地区出露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矿床有6个主体,自西向东依次为铁门坎龙洞尖林山象鼻山狮子山尖林山矿体。除尖林山为隐伏矿体外,其余矿体均出露地表。矿床全长5km,宽约500m,面积2.5km。。矿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此外,在矿区中部零星出露二叠系上统大隆组和龙潭组。矿床的主要矿体赋存于铁山杂岩体南缘中段内闪长岩类与下三叠统灰岩的断裂复合接触带上。矿区地层岩性以下三叠统大冶群的碳酸盐岩、泥质岩为主。近接触带主要地层随距岩体远近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蚀变作用。接触带

3、的动力构造十分发育。印支期NWW向构造形迹奠定了矿区的基础构造格架;其后又有燕山期、喜山期的3次不同方向构造叠加其上。矿区范围内主要出露4期闪长岩及3类脉体。大冶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凹陷褶皱带的大冶凹陷褶皱束内,铁山背斜北翼,出露地层游下三叠统大冶组灰岩、白云质灰岩。矿区内发育一系列西西向褶皱和断裂。铁山岩体眼背斜北翼断裂带分布,岩体由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组成,为燕山早期中酸性岩浆岩。矿体产于岩体与大冶组灰岩接触带。接触带宽50~70m,有强烈的接触交代和热液蚀变作用,形成各类夕卡岩、碱质交代岩和热液蚀变岩石,并有一定的分带性和多次叠加特征。围岩蚀变有钠长

4、石、透辉石化、矽卡岩化、金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具有明显分带性。其中钙镁质矽卡岩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大冶铁矿是我国著名的矽卡岩型铁矿。根据有关矽卡岩成矿理论和地质再造接触构造线的方法,将该区侵入接触构造控矿的形态类型划分为九类:陡倾斜似整合接触;陡倾斜微不整合接触;外倾斜波状接触;陡立超覆接触;缓坡超覆接触;陡立卷曲超覆接触;陡立钉锤超覆接触;缓钉锤超覆接触;捕虏体接触。。第三章岩石一、矿石:大冶铁矿矿床有6个主体,自西向东依次为铁门坎龙洞尖林山象鼻山狮子山尖林山矿体,储量丰富,单个矿体长360—920m,倾斜延伸

5、100—550m不等。厚10—80m,局部可达180m。累计探明铁矿资源储量1.6亿吨。每年开采铁矿约300万吨,经过50年大规模开采,已消耗掉1.3亿吨矿石。如今,大冶铁矿储备不足3000万吨,年产量维持在100万吨。主要矿石可划分为磁铁矿矿石和混合矿矿石两大类:1、磁铁矿矿石:钢灰色至绿黑色,条痕黑色,强磁性,主要成分为磁铁矿,有时含少量赤铁矿,硫化物常见的有黄铁矿、黄铜矿,少量或偶见的有磁黄铁矿、斑铜矿、白铁矿等。2、混合矿矿石:黑色类黄白色了,条痕红褐色。主要由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组成。硫化物有黄铁矿、黄铜矿。矿石平均品位53.8%,最高的达54%-60%。买时类中

6、含绿泥石、透辉石、石榴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等。铁矿石的化学组分特点是富铁高硫低磷,并伴生铜钴金等有益元素。矿石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二、岩层:示意图铁山岩体示意剖面图1—大理岩捕虏体;2—大理岩;3—夕卡岩;4—滑盖层+大理岩+夕卡岩;5—砂页岩;6—砂页岩;7—铁山岩体;8—鄂城岩体;9—矿体第四章构造构造特征:大冶铁矿位于铁山岩体闪长岩与下三叠纪大冶群大理岩和白云质大理岩接触断裂复合带上。矿区印支期形成的NWW向构造主要有龙洞-狮子山倒转背斜,其后又有燕山期构造叠加其上。图1 大冶铁矿铁(铜)矿床地质简图1—大冶群(T1dy)大理岩、白云质大

7、理岩;2—闪长岩;3—矿体;4—倒转背斜;5—倒转向斜;6—断层矿区内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动:印支期形成的北西西向构造形迹奠定了本区基础构造格架;燕山运动以来与侵入体热动力变质有关的褶皱构造和NNE向构造叠加在早期NNW向基础构造之上;最晚为喜山期NW断裂。它们彼此叠加与改造形成矿区复杂构造:褶皱带中的保安复背1、大理岩舌状体接触带构造:岩浆侵入迁就先期褶皱构造的形迹,接触带沿向斜凹入到岩体内,围岩承受较集中的应力,裂隙发育易于充填和交代成矿,成矿过程中多次受到断裂作用,受张性改造,使舌状体上缘、下缘、前缘进一步受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