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版署名文章(城乡统筹)

民智版署名文章(城乡统筹)

ID:11403161

大小:3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民智版署名文章(城乡统筹)_第1页
民智版署名文章(城乡统筹)_第2页
民智版署名文章(城乡统筹)_第3页
民智版署名文章(城乡统筹)_第4页
民智版署名文章(城乡统筹)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智版署名文章(城乡统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场新革命中共神木县委书记雷正西城乡统筹是坚持科学发展,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开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大思路、大战略。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既是应有的政治自觉、文化自信和神圣职责,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调节利益分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场新革命。笔者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路径选择必须立足各地实际和发展阶段,并科学确定发展措施和目标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是时代选择(一)从社会学角度看,城乡不统筹,社会难和谐。城市和乡村是一个社会统一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或地区,应该既有漂亮的城市,又有发达的农村,应该是城乡协调、互相促进。然而,纵观中国近现

2、代史,一直身处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农民的贡献与应得的权利、待遇一直不对等,现在到了必须反哺的时候。(二)从国内外实践看,不论是美国的西部开发、日本的城镇建设、韩国的新村运动,还是长三角、珠三角、四川、重庆等已经进入“深水区”的统筹城乡之路,都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顺应发展规律,适时调整战略,主动打破城乡“二元”壁垒,走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村协调发展的道路,逐步实现一体化发展。(三)从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国家层面的城乡差距、权益分配失衡、两极分化等问题十分突出,制约着和谐社会建设。-7-神木作为典型的陕北老区县,虽然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长

3、足发展,但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必须正视也不容回避。特别是在“三富三不富”、“四个不同步”的县情下,城乡之间不平衡加剧,社会不和谐因素潜伏,亟需统筹谋划,以算大帐、远帐、动态帐和综合帐的原则去解决,进而建立“橄榄型”社会结构。(四)从神木的基础看,目前,神木作为陕西省第一个全国百强县和西北第一县,基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正朝着新型工业化目标前进,初步具备了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相当数量的产业和人口已集聚在“一体(县城)两翼(榆神、神大工业走廊)”城镇带,城镇化率已达70%,正在由城乡二元化向城乡统筹发展过渡。特别是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要求我们必须在经

4、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领域先行一步,这样才能摆脱“资源诅咒”。作为县一级党委政府,我们将认真贯彻中省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按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等待、不依赖、自己干,不争论、不抱怨、求发展”的施政理念,率先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神木县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路径鉴于神木处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呼包鄂榆能化产业带腹地,是全国能源化工产品主产区。同时,神木又处于黄土高原—-7-川滇生态屏障之中,重要功能是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天然植被保护,保障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神木的两点定位,既不同于沿海发达地区,也不同于东北与中原商品粮基地,更不同于老少边穷地区,

5、其发展定位较其他县市要复杂、要特殊,也更具特色。今后一个时期,神木将依靠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通过“工业化富裕农民、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繁荣农村”和“农民市民化、农业生态化、农村集约化”(“3+3”模式),在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地方历史文化传统、尊重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现有财力和老百姓实际需求,调整人口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人口向“一体两翼”城镇带集中,产业向园区、重点镇集聚,土地向适度规模化经营集中,绿色版图在神木城乡大地加快扩展,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格局。(一)工业化富裕农民+农民市民化。一是大力发展县域工业经济。没有大产业和优势产业支撑尤其是二、三产业

6、支撑,城乡统筹、农民市民化等都是空话。神木县“煤炭、兰炭、化工、电力、载能、建材”六大支柱产业要进一步壮大,为“十二五”县域经济总量决战1300亿打好基础。二是以落实公民权利为核心,完善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在目前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社会养老保险等重大民生领域实现城乡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彻底解决农民进城生计上的后顾之忧。三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目前,神木已建和在建各类保障房达-7-8744套(约80万平方米),城镇低收入家庭是主要享受对象。现在起保障的主要对象是进城农民。据初步测算,神木约有4万户(12万人)为潜在进城落户对象,我们

7、拟再建2.5万套(约200万平方米)保障房,即可满足进城农民的住房需求。但要从经济结构与人口布局互动的观点,从算远账算动态帐的角度,科学把握“度”的问题:一是防止短期一哄而上,到头来“人去楼空”;二是警惕农民变“懒汉”,一味想着“大树底下好乘凉”。四是改革户籍制度。积极引导、鼓励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按照“先行试点、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梯度转移”的原则,对举家迁入城镇并完全退出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的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最大限度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