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沉降观测规范

桥梁沉降观测规范

ID:11412825

大小:2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1

桥梁沉降观测规范_第1页
桥梁沉降观测规范_第2页
桥梁沉降观测规范_第3页
桥梁沉降观测规范_第4页
桥梁沉降观测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桥梁沉降观测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桥梁沉降观测规范篇一: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1、一般规定(1)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梁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基础沉降、梁体变形等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2)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4)观测

2、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核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112、桥梁变形控制标准(1)梁部梁部变形以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轨道铺设后,无砟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值不宜大于10mm。(2)桥梁墩台桥梁墩台基础的工后沉降量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墩台均匀沉降量(无砟轨道):≤20mm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无砟轨道):≤5mm对于高速铁路,控制桥涵沉降,主要是工后沉降,计算工后沉降的值,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偏差很大。因此有必要进行

3、实测验证,积累观测数据。(3)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的地基为压缩性土地层时,应计算其沉降,铺设无砟轨道时,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相应地段路基的控制标准。3、变形观测方案(1)观测点布置11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连续梁的一联根据联长的大小设置18~28个观测标;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纸规定设置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

4、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移动模架施工的梁,对前三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每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设置在支点、跨中;连续梁上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三孔一联设置18~28个观测标,四孔一联设置32个观测标,分别在支点、跨中及1/4跨中附近设置;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规定设置观测标。2)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3)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埋设位置详见下图所示。4)桥墩观测标的埋设观测

5、点原则上应设在墩身上,数量每墩不少于2处。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以上0.5m~1.0m左右;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足4.0m时,桥墩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埋设。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位置。埋设位置详见上图所示。5)桥台观测标的埋设11观测点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观测标埋设详见下图所示。6)梁体变形观测标的埋设详见下图所示。7)每座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在基础施工时设在涵洞两

6、侧的边墙基础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4个,涵身施工后转移至帽石顶。观测标的埋设详见下图所示。篇二:桥梁沉降观测方案桥梁沉降观测方案1、编制依据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铁建设[2007]183号《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云桂公司工程管理文件汇编;设计图纸及文件。2、工程概况11我单位主要负责云桂铁路云南段站前工程五标段内D

7、K573+807~DK598+340段的隧道、桥梁和无碴轨道等工程的施工,区段全长24.533km。主要工程有六郎隧道、对门山隧道、牛场坪双线大桥、者丘南盘江特大桥。牛场坪双线大桥全长154.58m,结构为(36+64+40)m现浇连续梁结构。者丘南盘江特大桥全长704m,为22跨移动模架现浇梁结构。3、沉降观测的意义本标段线下、轨道工程设计行车速度目标值均为200km/h,预留250km/h的客专条件,采用双线无碴轨道,正线轨道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无碴轨道对桥梁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工程在设计中虽然对每个

8、桥墩进行了沉降量的计算,但是沉降变形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单靠理论计算很难满足无碴轨道对工后沉降的要求。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评估,验证或调整沉降设计参数,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使结构物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