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教学中“启发”的感悟

对数学教学中“启发”的感悟

ID:11422603

大小:94.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11

对数学教学中“启发”的感悟_第1页
对数学教学中“启发”的感悟_第2页
对数学教学中“启发”的感悟_第3页
对数学教学中“启发”的感悟_第4页
对数学教学中“启发”的感悟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数学教学中“启发”的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数学教学中“启发”的感悟淮安市实验小学陈云我十分溺爱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当我给学生一个“启”,学生给予我“发”的回应时,我的心情会特别愉快,愉快的心情带给我灵活的思维,学生在我的感染下也变得雀跃,一节课便如鱼得水,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度过,并且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下课的铃声响起时,我经常听到我的学生说:“啊?!已经下课啦?”我想,这是孩子对我上课方式的认可,也是对我的最高评价。所以我极力向同仁们推荐我的教学法宝: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是教学得法的基础和条件。启发包含教师的“启”和学生的“发”两个紧密联系的部分。巧妙的“启”是教

2、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创造性的“发”则是学生开启思维的体现。师生之间在“启”与“发”中的双向交流和默契配合,推动着教学过程的进展,体现教学的艺术性,活跃着课堂气氛,开启着学生的思维。启发的艺术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呈现诱引材料和创设诱导环境,适时而巧妙的给学生以引导、鼓励、启迪,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启发的方法有很多种,对如下几种方法我深有领悟,说出来与大家切磋一下,望能抛砖引玉。一、比喻启发法。即运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打比喻,具有使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功效。尤其是对一些新名词、新概念的解释,教师若能用具

3、体形象的、学生熟知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做比喻,定会使教学过程妙趣横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如全国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个概念时,与学生一起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黄老师用这个具体形象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循环小数的的两个重要特征:连续不断,重复出现,实在是巧妙绝伦,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内涵,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两个名词时,根据8÷4=2,学生容易说出这样的话:“8是倍数”,显然这句话不完整

4、,应该说“8是4的倍数”,约数和倍数是对应出现的。虽然我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可还是有同学出错。我灵机一动,对学生讲,约数和倍数就像一对父子关系,指着班级一个同学,我们只能说“赵强是赵强爸爸的儿子,而不能对谁都说赵强是儿子”,同学们都笑了,在这片笑声中他们再也不会说8是倍数了。当然,教师要对比喻素材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加工,注意比喻的科学性、通俗性和思想性。二、点拨疏通法。“点”就是给学生某种启发性指示;“拨”就是为学生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希望、光明和前途。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小王回家,距家门口310米时,妹妹和小狗一起向他奔来,小王和妹妹速

5、度都是每分钟50米,狗速是每分钟200米,小狗遇到小王后用同样的速度不停往返于小王和妹妹之间。当小王和妹妹相距10米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题目一出示,同学们开始思考,小狗奔跑的路线有什么规律可寻吗?对于此题,老师若不加以点拨,全班难有几位同学能走出迷雾。待学生思考一阵后,老师发话了:“要求小狗跑的路程,小狗的速度知道了,再知道什么就可以求出路程了呢?”“时间!”这样老师就把学生从迷雾中拉了出来,解题出现了一丝光明。当然,这是一道稍复杂的行程应用题,还需要老师的不断启发,才能带着全班同学一步步攻破难关,解出此题。三、反诘启发法。当学生对自己提

6、出的问题或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不完全、不正确的回答时,教师并不一定非得直接解答或纠正而是可以通过反问的方式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反问的启发引导下,进一步开动脑筋,经过独立思考,自觉的纠正错误或不足之处,找出正确答案,这就是反诘法。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时,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归纳出来的性质中少了“零除外”这一条。我正想告诉他们“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时,想到我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出不足,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转而改口对他们说:“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你们得出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相同吗?”他们一下子发现自己归纳出的性质少了“0除外”这一

7、点,于是我乘机反问:“为什么0要除外呢?”学生很快想到了分母不能为0。这种方法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思考、追根问底的精神,对于培养他们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卓有成效的。四、类推启发法。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知识,引起他们的相关联想,通过概括化的活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进行学习。这种方法对于教学一些计量单位比较适用。比如在学习“吨的认识”时,一位老师是这样来让学生感受1吨的重量的:找出班级里约25千克左右的一名学生,让其他同学背一背他,感受一下25千克有多重,1吨=1000千克,那么一吨就相当于40个这

8、位同学的重量。虽说这样学生也不能非常确切的感受1吨的重量,但可以让他们清楚的意识到吨是较大的重量单位,1吨大约有40个同学那么重。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