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ID:11423259

大小:352.50 KB

页数:246页

时间:2018-07-11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_第1页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_第2页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_第3页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_第4页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相关定义1.1、民生概念的界定“民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中写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被解释为百姓。在《辞海》中,”民生”被解释为”人民的生计”。这种解释伴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意味,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大众情怀。民生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界定比较复杂,大致上来说,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生概念的范围广阔,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是指包括物质、精神文化和政治生活在内的事关国民生存与发展的一切因素。就狭义的民生概念来说,有几种不同的看法,韩荣真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刘少奇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牡丹江师范学院,

2、2010.)中认为,民生概念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是指人民大众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人民大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发展能力、基本权益的保障等。吕勇在《中共中央党校学员论坛》中指出,民生问题是指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最关心、利益上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此外,还需要强调的是:民生概念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时期的民生内容不同。一般来讲,民生问题主要是指衣、食、住、行,以及同经济、政治等相关的问题。包括生存权、受教育权、保障权、健康权等等。由于时代的局限,刘少奇的民生思想不可能完全涉及到这些方面。从刘少奇同志的有关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民生思想主要是把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最高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行动的出发点。概括地说,刘少奇的民生思想是指: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51.2、民生相关概念界定“民生”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少见,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老百姓的生活来源问题,这些解释所反映的民生内涵都比较简单,但总体上比较符合当时社会的实际状况。随着历史的发展,民生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当代民生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广义的民生概念,是指凡

4、是与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或者间接的每个方面,它的范围很广,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内容庞大,含义宽泛。”1狭义上的民生比较接近于历史中的民生的涵义,它”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2狭义上的民生内涵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把握,本文所论述的民生基本上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讲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民生”是一个历史范畴,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民生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所关注的民生也不同,民生的内涵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要解决当今社会所面临的民生问题,有必要对历史中的民生内涵做一个梳理,从中把握民

5、生内涵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的指导民生问题的解决。由于汉字的一词多义的特性,”民生问题”也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第一理解角度的重心在问题上,即关于民生中出现的矛盾和偏差,比如教育问题,就是关于教育中所存在的弊端以及对民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个理解的角度比较狭窄,主要关注的是民生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第二个角度的理解重点在于民生,”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具体事务,小的方面包括吃穿住行,大得方面包括就业、分配、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这个意义上的”民生问题”可以与”民生”互换。而在本文之中更倾向于从第一种角度理解民生问题。“民生理论”顾名思义是研究关

6、于”民生”、”民生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思想,如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主要研究的就是关于马克思的民生思想。中国特色的民生理论,就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各代领导人的民生思想,马克思民生思想中国化,专家学者的民生思想等。”民生理论”偏向于从学科角度解决民生问题,有的从哲学角度解决,有的从政治学角度解决,有的从经济学角度解决。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思想上的指导。1.3、荣辱观的定义所谓观,是指人的一种认识或一种看法,是人对事物或问题的总的态度、立场和观点。加上上文对荣和辱的概念的阐述,那么关于荣辱观的内涵就较好理解了。《伦理学大辞典》说:”荣辱观——人们对荣与辱的评价标准的价值确认。

7、”①我们将荣辱观定义为一种价值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将荣辱观比作一把标尺,它测量的是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我们也可以将荣辱观视为一种存在于社会意识和人们思想内部的道德天平的砝码;我们也可将荣辱观视为人们在面临思想和行为的困惑时进行道德选择和价值衡量的指向标。这种价值评价标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和每个社会当中,正是有了这把标尺,7第一章荣辱观的内涵和特点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得人们在追求荣誉的思想和行为时,当得到好的评价的时候,而感到自豪而且会收到他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