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ID:11423307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1

在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1页
在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2页
在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全县校园文化建设及德育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朱良义2012年12月10日同志们:我们组织召开这次专题会议来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目的就是为了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及探索德育工作,推广先进经验,加强相互交流,推进我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及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现场会期间,大家参观和观摩了城镇和丹东希望学校富有创新意义和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德育活动,听取了这两所学校校长的介绍。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我县很多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下面,围绕今天的主题,我讲几点意见。一、深刻领会,不断深化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不

2、管是校园的物质文化、课堂文化、课外文化、制度文化,还是室内环境文化、走廊文化、操场文化乃至厕所文化,都是以文化为载体的。今天参观这些学校,我们的身心都经历了一次愉悦,眼界都明亮不少,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校园文化也是一所学校的特征。校园文化往往能集中反映学校的传统精神、传统理念、制度内涵,既蕴含学校的优良传统、作风、精神,又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貌。可以说,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名片,一所学校的品牌,是学校形象的象征和标志。校园文化更是一种新型的学校管理模式,是一条办好学校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是通过学校校舍的合理布局,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各种设施设备的井然陈放,教职工的敬业精神,

3、规章制度的切实可行,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还能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以及源于学校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而强化师生工作学习的动机,使他们时刻保持高昂情绪和奋发精神,促成办学理想目标尽快实现。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高级的、理想的、依靠思想和精神实施管理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是一条办好学校的重要途径。二、理清关系,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鲜明的特色是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突出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在这方面要把握好三个环节。第一,各学校在建

4、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时,既要把握共同规律与时代特征,又要突出各校的特色,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否科学、规范、合理,这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境界高低的标志,既反映了学校领导的文化素养,也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3第二,要重视学校的优良传统。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精神、作风,如果忽视和脱离这些传统,校园文化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价值和影响力。第三,要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培养目标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环境不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和方向也就不同。二是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教职工是

5、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学校领导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要把师生员工看作校园生活的主人,看作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只有把主体性和主导性统一起来,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全心参与建设中受到熏陶,受到启发,受到感悟。像有的学校的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布局到装点,可以说是各具匠心,学生正是在这种全心参与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行为得到了规范,能力得到了培养,情感得到了升华。三是处理好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如果只有物质文化而没有精神文化,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因此,在物质文化基本具备的基础上,要突出精神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条件和硬件如何,

6、关键在于给人的感受如何。学校是老师的家,是学生的家,是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家。既然是“家”,就要有“家”的称谓,就要有“家”的形象,就要有“家”的声誉,就要有“家”的温馨。四是处理好因校制宜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量力而行,千万不能为了文化而文化,为了建设而建设,甚至于让学校不堪负重。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要投资,但我们提倡的是有利于学校良性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即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有利于学生的巩固、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文化建设。对于经济困难的学校,要因陋就简,充分挖掘、发展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坚决反对再筑债台。三、以生为本,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

7、临着五个方面的困惑:一是社会的负面影响对德育工作的冲击。由于社会公民的素质还没有普遍提高,整个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还没有形成,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传及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任然存在;一些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这些都给未成年人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以上种种因素导致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学校的正面教育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二是家庭的负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