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墓竹简所记神祗与《九歌》神祗之异同及其在楚辞学上的意义

楚墓竹简所记神祗与《九歌》神祗之异同及其在楚辞学上的意义

ID:11427013

大小:39.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1

楚墓竹简所记神祗与《九歌》神祗之异同及其在楚辞学上的意义_第1页
楚墓竹简所记神祗与《九歌》神祗之异同及其在楚辞学上的意义_第2页
楚墓竹简所记神祗与《九歌》神祗之异同及其在楚辞学上的意义_第3页
楚墓竹简所记神祗与《九歌》神祗之异同及其在楚辞学上的意义_第4页
楚墓竹简所记神祗与《九歌》神祗之异同及其在楚辞学上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楚墓竹简所记神祗与《九歌》神祗之异同及其在楚辞学上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楚墓竹简所记神祗与《九歌》神祗之异同及其在楚辞学上的意义2006年7月天水师范学院第26卷第4期JournalofTianshuiNorma—lUniv—ersityJu1.,2006Vo1.26No.4楚墓竹简所记神祗与《九歌》神祗之异同及其在楚辞学上的意义王泽强(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淮安223001)摘要:传世文献记载了楚人祭祀的少量的神祗名称,祭祀的大量的神祗名称,与《九歌》中众多的神祗相比较,些争端提供有力的证据.而战国楚国贵族墓中出土的竹简详细地记录了楚人两者同中有异.其差别可以为解决楚

2、辞学史上的一关键词:楚国:祭祀:神祗:楚辞;《九歌》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371—1351(2006)04—0065-05一,楚人的祭祀观念与与神灵崇拜先秦典籍称楚文王"兼国三十九"(《韩非子.有度》).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吕氏春秋.贵ire)).其中包括许多与周王朝同宗的姬姓小国."汉阳诸姬,楚实尽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实尽之"(同前).在与北方诸侯国接触,交战,融合的过程中,楚国的文化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国之大事,在戎与祀

3、"(《左传.成公十三年》),比较楚国与北方国家在祭祀方面的思想.可以看到楚人明显地接受了中原文化的辐射: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Jl1在其地者.(《札记?王制》)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者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礼记?祭法》)天子遍祀群神品物.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卿,大夫祀其礼.士,庶人不过其祖.(《国语-楚语》)《国语?楚语》所反映的楚人祭祀观念与《礼记》记载的北方国家的祭祀观点基本一致.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祭祀的等级性.规定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祭祀对象."天子"

4、是指周天子.只有他有祭祀名山大川,天下百神的宗教特权,各地诸侯国君只能祭天地,日月星辰及其境内的山川,大夫,士人,百姓则等而下之.拥有极有限的祭祀权限.文献还记载了楚国君臣恪守祭典的事例: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先战.梦河神谓己日:"畀余.余赐女孟诸之糜."弗致也.大心与子西使荣黄谏.弗听.……(子玉)及连谷而死.(《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将战.王有疾.庚寅.昭王攻大冥,卒于城父.……初.昭王有疾.卜日:"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郊祭.王日:"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

5、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左传?哀公六年》)楚国军队统率子玉在晋楚城濮之战前夕梦见黄河之神向他索要饰玉的马冠,马鞅.手下人劝说他满足河神的要求.但是他坚决不从.结果战败而亡.楚昭王在战场上生病.占卜得知是黄河之神作祟.大臣要求祭祀河神.遭其拒绝.最终病死.笃信鬼神的楚国君臣情愿冒着生命的危险.也不向黄河之神屈服.恪守"祭不越望".即"诸侯有山川不在其内者.则不祭"的祭典.人们之所以能自觉地遵守祭典.是因为大家都相信"非其祭而祭,日淫祀,淫祀无福"(《礼记.曲礼下》).至

6、于楚国人具体祭祀的神祗.先秦两汉的文献有一些零星的记载.西汉初年.刘邦定都长安.便在长安建立祠堂,设置专业的祝官,女巫祭祀各路鬼神.刘邦的宗教政策很开明.对全国各地的鬼神信仰采取兼容的办法.原诸侯国祭祀的鬼神仍然由各国的巫祝祭祀,《史记?天官书》对此有简略的收藕日期:2006—0l一29作者简介:王泽强(~96s-).男,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65记录:长安置祠祝官,女巫.其粱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属;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司命,

7、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属;秦巫,祠社主,巫保,族累之属;荆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属;九天巫,祠九天;皆以岁时祠宫中.其河巫祠于临晋.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各有时日所谓"荆巫"即是指楚国的巫师.其祭祀的神祗只有"堂下,巫先,司命,施糜"等屈指可数的几种,而楚国人实际祭祀的神祗远远不止这些.各国的情况都是如此.由于人手有限.只是选择了数种有代表性的神祗祭祀一下罢了屈原的(3L歌》涉及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及国殇等十种神祗,与《史记?天

8、官书》中记载的楚巫祭祀的神祗相比,两者差距实在太大,除"司命"相近外,其余无一吻合,因此,学者们对《九歌》中的神祗的来源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如有学者断言:"东皇太一一神.是燕齐方士利用道家本体论中的材料构拟出来的.他起先产生于齐国.战国中后期时,大约只是流传在民间.汉武帝时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始由缪忌传人长安,并成为君临全国的至上神.东君,云中君,河伯等神均为北方的神祗,非楚产.各地均祭祀司命.二湘原是湘水中的两个女神,后来才附会到舜与二妃的故事上去配偶神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