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ID:11432647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2

《微生物》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_第1页
《微生物》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_第2页
《微生物》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重点与难点剖析一、微生物的营养要求1、微生物为了生存必须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新陈代谢将这些营养物质一部分转化成自身的细胞物质,另一部分转化成代谢产物,并从代谢过程中获得生命活动的能量,这种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性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而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2、碳源构成微生物细胞碳水化合物中碳架的营养物质,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大多数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一致,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碳源差异很大。但是有些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能源则并非来自于碳源物质。氮源构成微生物细胞物

2、质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一般不提供能量。在碳源物质缺乏的情况下,某些厌氧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可以利用某些氨基酸作为能源物质。无机盐主要用来构成酶的组成成分,维持酶的活性,调节细胞渗透压、pH、Eh,某些矿质元素作为自养菌的能源。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代谢所必需,但微生物本身又不能合成的微量的特殊营养物,通常作为辅酶的组成结构;水为生物细胞生长必不可少,可以作为溶剂、热导体、维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细胞形态,参与生化反应等。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根据所利用的碳源和能源、电子供体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划分为:光能自养型:以光为能源,不依赖任何有机物即

3、可正常生长,如兰细菌。光能异养型:以光为能源,但生长需要一定的有机营养,如红螺菌。化能自养型:以无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生长不依赖有机营养物,如铁细菌、硝化细菌等。化能异养型:以有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生长依赖于有机营养物质,如腐生菌等。1.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自养型)能以CO2为主要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光合作用获取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以无机物如H2、H2S、S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使CO2还原为细胞物质。例如:藻类及蓝细菌等和植物一样,以水为电子供体(供氢体),进行产氧型的光合作用,合成细胞物质。红硫细菌,以H2S为电子供体,产生细胞物质,并伴

4、随硫元素的产生。2.光能有机异养型(光能异养型)不能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的碳源,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为细胞物质;在生长时大多数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例如,红螺菌属中的一些细菌能利用异丙醇作为供氢体,将CO2还原成细胞物质,同时积累丙酮。3.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自养型)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时,利用H2、H2S、Fe2+、NH3或NO2-等无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4.化能有机异养型(化能异养型)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

5、学能,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三、培养基配制1、培养基(medium)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任何培养基都应该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无机盐、能源、生长因子、水。培养基一旦配成,必须立即进行灭菌处理;有些成分需要进行分别灭菌,或过滤除菌。培养基配制时应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和适当的浓度和配比,根据微生物的需要调整pH.2、培养基根据物质状态不同可分为液体、固体和半固体,根据其用途可分为基础、加富、鉴别、选择、分析等。实验室用于培养细菌的牛肉膏蛋白

6、胨培养基(或简称普通肉汤培养基)(pH7.0-7.5);3-3-培养放线菌的高氏1号合成培养基培养;培养酵母菌的麦芽汁培养基(pH5.0-6.5);培养霉菌的查氏合成培养基。一、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微生物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必须的营养物质外,不同微生物对其培养基中的水要求不同,常用水活度αw表示。微生物一般在αw为0.60~0.99的条件下生长,αw过低时,微生物生长的迟缓期延长,比生长速率和总生长量减少。微生物不同,其生长的最适αw不同。氧化还原电位也是营养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根据对氧气的需求,微生物可分为好氧、厌氧和耐氧。二、营养

7、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1、扩散:物质跨膜扩散的能力和速率与该物质的性质有关,分子量小、脂溶性、极性小的物质易通过扩散进出细胞.扩散并不是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水是唯一可以通过扩散自由通过原生质膜的分子,脂肪酸、乙醇、甘油、苯、一些气体分子(O2、CO2)及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通过扩散进出细胞。2、促进扩散:被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其特点是:(1)物质运输过程中不消耗能量;(2)参与运输的物质本身的分子结构不发生变化;(3)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4)通过促进扩散进行跨膜运输的物质需要借助与载体(

8、carrier)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而且每种载体只运输相应的物质,具有较高的专一性。(5)载体只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并不改变该物质在膜内外形成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