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木荷引种计划书

印度木荷引种计划书

ID:11433538

大小:74.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2

印度木荷引种计划书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印度木荷引种计划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6-恩施州引种印度木荷计划大纲目录一、引种目的…………………………………………31、药用价值2、生态价值3、经济价值4、社会价值5、园林价值二、引种条件比………………………………………41、适应温度2、光照降水3、土壤条件4、栽培措施三、引种状况…………………………………………61、南京引种状况2、湖南引种状况四、种子采集…………………………………………71、采种点2、林分选择3、母树选择4、测定方法五、引种程序…………………………………………81、良种选择2、地域选择3、整地规范-16--16-4、引种栽

2、植5、修枝间伐6、抚育施肥7、中耕除草8、害虫防治9、营造防火带10、培育大苗六、预期效益……………………………………………131、生态效益2、经济效益七、引种技术……………………………………………151、引种方式2、引种驯化八、项目预算……………………………………………15九、资金筹措……………………………………………161、财政补助2、项目单位投入3、银行贷款4、其他资金投入十、注意事项……………………………………………161、自身弊端2、生态危害-16--16-一、引种目的1、药用价值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

3、物木荷的根皮。【功能主治】攻毒,消肿。主疔疮;无名肿毒,不可内服。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茎皮、根皮有毒。浙江民间曾用茎皮与草乌共煮,熬汁涂抹箭头,猎杀老虎等野兽。2、生态价值2.1、木荷具有极强的抗火性:木荷林带能有效阻隔地表火。木荷能抑制其它植物在其树下生长,形成空地,可从低处阻隔山火。木荷林带能阻隔树冠火。③木荷防火林带生长快,寿命长。④木荷有很强的适应性。既能单独种植形成防火带,又能混生于松、杉、樟等林木之中,起到局部防燃阻。2.2、生物防火林带主要效益:2.2.1防火效能高营造生物

4、防火林带,在林缘、林内形成阻隔带,可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森林割块划片,一旦发生火情,能将火源阻隔在林缘之外,即使在林内着火,也可将山火有效控制在隔离带内,起到阻火、隔火和断火作用。拥有防火林带11多万km,平均每公顷林带长度高达15m的福建省,近五年来,全省森林火灾发生率平均每10万hm3.9次,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44‰,都比前五年大幅度下降。森林火灾损失逐年减少,与初具规模的生物防火林带在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16--16-2.2.2、经济效益好木荷等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树种,不仅

5、易于栽植,生长较快,而且材质优良,是上等的木材原料。3、经济价值(1)营造木荷防火林带具有省劳力、少投入、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特点。(2)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森林蓄积量。(3)印度木荷可以增加有林地面积。(4)广繁殖性,它的种子轻薄,扩散能力强。4、社会价值(1)为社会增加就业机会。(2)稳定林权,维护社会治安。(3)为群众提更便利。(4)起到防火宣传的作用。5、园林价值木荷属阴性,与其他常绿阔叶树混交成林,发育甚佳,木荷常组成上层林冠,适于在草坪中及水滨边隅土层深厚处栽植。同时印度木荷长白色花,可做行道树,既可

6、以防火,也可以供观赏。二、引种条件对比印度木荷基本信息:-16--16-乔木,高20—25米;顶芽密被灰白色绢毛;幼枝紫红色,无毛或近无毛,散生白色皮孔。叶薄革质,椭圆形,长12—18厘米,宽5—9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整齐锯齿达基部,叶面深绿色,略具光泽,背面淡绿色,干后变淡棕色,两面沿中脉被短柔毛,后变无毛,中脉紫红色,在叶面平,背面隆起,侧脉10—12对,纤细,和网脉在两面明显突起;叶柄长1.5—2厘米,紫红色,疏生短柔毛,后变无毛。花单生小枝上部叶腋,白色;花梗粗壮,长1.5

7、—2厘米,粗约3毫米,向上增粗,密被灰黄色细绒毛;小苞片2,阔倒卵形,比萼片大,长1—1.2厘米,宽8—9毫米,具脉纹,两面疏被微柔毛,早落;花萼杯状,长约8毫米,下部合生,外面密被灰黄色细绒毛,萼片半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6毫米,边缘具流苏状小腺齿,两面被细绒毛;花冠阔倒卵形,长2.5—3厘米,外面近基部被灰黄色细绒毛;雄蕊长约1.5厘米,无毛,花丝基部与花瓣贴生;子房密被灰黄色绒毛,花柱无毛。蒴果球形,较大,长约3厘米,径达3.5厘米,5瓣裂;种子具膜质翅,长1.2—1.6厘米,宽8—10毫米。花期8月,果

8、期12月。2.1、适应温度:印度木荷生长区年平均气温在15—22℃,不同立木级别的木荷抗高温和抗高温的性质不尽相同,甚至可对-15℃作出抗寒反应,也抗高达40多℃的高温。总体上,抗寒性Ⅰ级(0.284)<Ⅱ级(0.706)<Ⅲ级(0.749)<Ⅳ级(0.810)<Ⅴ级(0.966)。耐热性Ⅰ级(0.049)<Ⅱ级(0.088)<Ⅲ级(0.119)<Ⅳ级(0.368)<Ⅴ级(1.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