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培训资料(内存)

硬件培训资料(内存)

ID:11436750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2

硬件培训资料(内存)_第1页
硬件培训资料(内存)_第2页
硬件培训资料(内存)_第3页
硬件培训资料(内存)_第4页
资源描述:

《硬件培训资料(内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各位评审老师:上(下)午好!非常荣幸我的毕业论文能够得到在座各位老师的亲自指导。这篇论文是我研究生期间最主要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今天的答辩将是我离别法大之前的最后一次“汇报演出”。所以,我希望我的论文,以及我接下来的表现,能让各位老师感到欣慰和满意。我的论文题目是《论章程自治下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限制》,接下来我将从选题意义、论证思路、特色之处和研究体会等方面简要介绍一下我的论文。首先,选题的意义。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问题涉及出让股东与剩余股东的利益冲突,因此成为公司实践中较易引发纠纷的问题之一。93年《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并不能解决这些纠纷,于是学者们纷纷献策,寄希望于修改《

2、公司法》来加以改善。05年修改后的《公司法》较之93年公司法有了质的改变,即实现了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立法模式由法定限制向章程自治的转换。新旧公司法的显著差别引发了我的几个疑问:一是,什么原因促使立法者承认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的章程自治?二是,立法者承认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章程自治外为何还要保留以往的“法定限制规则”?三是,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交由章程自治是否会产生新的问题?同时我还关注到实践中出现许多因为章程规定的股权限制措施而引发的纠纷,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各有不同的见解。正是这些疑问与争议促使我去寻找答案。另外,为了区别以往的(尤其是公司法修改之前的)研究成果

3、,我将本文研究的视角定位于“章程自治”这一背景下。其次,本文的论证思路。本文首先探寻了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的理论基础、我国立法模式的演变历程,并着重探讨了93年公司法到05年公司法实现转变的原因。因为考虑到维持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的需要,多数国家(或者地区)的立法者都倾向于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施加某种限制。具体到立法模式,分为法定限制模式和章程限制模式。我国自引入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以来至93年《公司法》一直采用法定限制模式,05年修改后的《公司法》改为章程自治模式。之所以会发生这种转变,主要源于学者及立法者关于章程与公司法关系认识的重大转变。改革开放很长一段时间,立法者认为章

4、程只是公司法的实施细则或具体化规定,而当时的公司法规范由于是为国有企业改制设计,带有浓厚的管制法色彩,因此留给章程的自治空间极为狭小。直至90年代中期,一系列章程自治案件的发生,促使学者及立法者反思公司法的性质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学者深受美国公司法理论的影响。欧洲国家相同方向的努力也增强了我国公司立法做出彻底改变的决心。最后,采用双轨制立法为公司法保持市场适应性扫清了最后障碍。如此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促成了我国公司法立法模式的转变,其中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立法模式自法定限制向章程自治的转变。接着本文从“解释论”的立场出发,阐释了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补充性规则的内涵。新《

5、公司法》在肯定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章程自治的同时,还保留了以往的“法定限制规则”(新《公司法》第72条第2、3款)作为补充。这与我国立法者的价值取向及公司章程自治的现实状况密切相关。新《公司法》第72条第2、3款将主要发挥示范和补充的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解读了新《公司法》第72条第2、3款的规定。首先,以“达到利益最佳平衡”为标准,将前述补充性规则解读为:股权对外转让时剩余股东可以在合理价格购买权与同等条件优先购买权之间选择行使。其次,探讨了“合理价格”的确定方法。我认为该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技术问题,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都应当充分尊重经济学家和会计专家的意见,法院介入该问题应

6、采用间接的方式。最后,本文探究了优先购买权部分行使背后的控股权争夺问题,提出法律在此问题上可以发挥引导的作用。最后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司实践中三类典型案例,综合运用比较法研究和利益平衡等价值分析方法,发现这些案例背后应当存在的强制性规则,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章程自治划定一个初步的界限。立法者所设定的利益平衡只是特定时空下的平衡,实践却是不断发展的。章程自治下新的公司实践,必将会产生新的问题。在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场合,章程规定的股权限制措施可能导致利益的失衡。当这种利益失衡超出立法者的预期时,法官们负有重新运用“利益平衡之器”的责任。我国的公司实践中出现的“禁止或变相禁止股

7、权转让”、“强制股权转让”以及“修改章程变更股权转让限制”现象是否超出了立法者预期的“利益平衡”状态,需要法官综合个案的情形加以审慎判断。本文得出的前述抽象性规则,希望能够对司法实践产生指导作用。再次,本文的特色之处,或者说一些大胆的尝试。一是,我始终保持对我国公司实践的关注。本文中的案例分析是一大特色,这些案例大多选自我国发生的典型案例。另外,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估价问题,这在实践中是个难题。正是因为关注到这种现实,我才得出股权股价标准应当充分征询经济学家和会计专家的意见,以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