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煤矿开拓设计

毕业设计--煤矿开拓设计

ID:11437617

大小:2.23 MB

页数:89页

时间:2018-07-12

毕业设计--煤矿开拓设计_第1页
毕业设计--煤矿开拓设计_第2页
毕业设计--煤矿开拓设计_第3页
毕业设计--煤矿开拓设计_第4页
毕业设计--煤矿开拓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煤矿开拓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北宿煤矿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北宿镇境内,距邹城约13km。北宿煤矿井田内地形平坦,为一自东北向西南缓慢降低的平原区。井田东部有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岚济公路穿过井田,西部有白马河水陆码头,白马河可常年通航,矿区内有矿区专用铁路线。交通十分方便。本区域内村庄稠密,共有大小村庄10个。矿区交通位置图见图1—1。图1—1矿区交通位置示意图1.1.2矿区地形特征北宿井田为兖州煤田的南部边缘,井田内为第四系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标高+39~72m,自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1.1.3矿区气候条件

2、本区属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海洋间过渡型气候,夏季炎热而且雨量集中,冬季寒冷而雨雪较少。矿区年平均气温14.1℃,最低月份为1月份,平均气温-2℃,最高气温月份为7月份,平均气温29.0℃。年平均最大降雨量712.99mm,最大年降雨量1263.8mm(1964),最小268.5mm(1988),最大日降雨量321.9mm(1972.7.6),雨季多集中于7~8月份,其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本区风向频率为南及东南风,最大风速17m/s(1982.4.8),极端风速多为北风。最大积雪厚度为0.24m,最大冻土深度0.45m,结冻期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

3、的3月份。国家地震局、建设部震发办[1992]160号文“关于发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的通知”:邹城市为地震烈度7度。1.1.4矿区的水文情况本区主要的河流为白马河,流经井田西部,全长72km,流域面积1052km2,河床宽度10~420m,属季节性河流。流量一般为0~353m3/s,最大流量568m3/s(1972.7.6)。北有北沙河,为季节性河流,旱季易干涸。历年最大洪水是1909年、1939年、1957年。本区东北建一大型水库—西苇水库,可控制上游112km2流域面积,减少北沙河排洪量

4、。东面群山也采取了措施。本区工农业用水主要取用地下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矿区用水取自西南部孟楼地下奥陶系石灰岩水,供应满足要求。1.1.5矿区供电系统本矿区有可靠的供电系统。北宿镇南有35/6kv变电所一座,电源有山东供电局110kv变电所引来,共有南屯—北宿、罗厂—北宿两条供电线路。1.2井田地质特征1.2.1井田的勘探程度及类型井田内共施工钻孔106个,1958年8月提出普查报告,1964年11月进行祥查,1965年4月又进行精查,8月提出精查报告,共完成钻探工程量19692.66m,抽水8次,稳定水位4次。北宿勘探区精查勘探是华东煤炭工业

5、基本建设公司第二勘探队于1965年4月开始的,完成钻探工程量31个孔6803.04m,8月提交《兖州煤田北宿勘探区精查(最终)地质报告》。获得地质储量6573.3万t,富煤系数252万t/km2。经过精查勘探,控制了区内的构造形态;查清了区内各可采煤层赋存情况、煤质及其开采技术条件;基本查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储量计算方法和采用的厚度数据合理可靠。达到精查要求。1.2.2煤系地层概述北宿井田位于兖州煤田的南部,为全隐蔽性井田,覆盖于第四系冲积层之下。矿井地层及其特征见附表1—1。1.2.3井田地质构造1.2.3.1井田基本构造形态北宿井田位于兖州向斜南

6、翼浅部。井田内煤系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4°~6°,呈单斜构造。大断层发育在井田东部和西部。东部由于峄山断层将下(东)盘抬升1500m以上而出露太古界混合花岗岩。一号井东断层和峄山断层之间形成狭长的地堑构造,地堑内及一号井东断层西侧小型断层和次级褶曲较为发育。1.2.3.2褶曲井田内两组次级小褶曲比较发育。一组轴向与地层走向相一致的NEE(70~75°)向和因受逆断层牵引作用而形成的NE向褶曲;另一组为轴向与地层走向近正交的褶曲。1.2.3.3断层井田内断层主要分三组:(1)与地层走向近正交,以垂直力为主的高角度正断层组;(2)以水严移动为主

7、的斜交正断层组;(3)NEE向逆断层组。主要断层特征和控制程度见表1—2。表1—1矿井地层一览表地质年代岩层厚度(m)岩层组成及其特征含煤数及厚度系统组第四系21.30~143.0081.94由棕黄色粘土、纱质粘土及含粘土的石英长石砂砾层组成,东薄西厚,南薄北厚。侏罗系上统蒙阴组0~266.691.04北厚南薄,残存为本组的下、中段,有杂色砾岩、灰~灰绿色粉砂岩夹细砂岩组成,与上部第四系呈不整合接触。二叠系下统山西组14.92仅在井田北部残存,有浅灰色中细砂岩、粉砂岩组成,与上部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3上、3下层煤风化带石炭系中石炭统太原组b160.5

8、2是本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层,由深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砂岩和石灰岩组成,与上部二叠系呈整合接触。含煤16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