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期的气象学

近代前期的气象学

ID:11461926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2

近代前期的气象学_第1页
近代前期的气象学_第2页
近代前期的气象学_第3页
近代前期的气象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近代前期的气象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近代前期的气象学第一节西方传来的气象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后,十七世纪上半叶,发明了温度表、气压表,不久又发明了多种湿度表、风速表、雨量器。由此,意大利一实验学院得以于1653年建成一个由7个站组成的气象观测网。不少欧美国家开始观测。哥伦布的航海以及欧洲至东亚海运航路的开拓对欧洲工商业有很大推动,引起了对气象情报的客观要求。科学仪器的发展使得十七八世纪的科学家们研究出一些基本的物理学定律,由此才能取得对气象现象的深入认识。  1780年德国帕拉替那气象学会组织了一个由40个站组成的标准化气象站网,包括一些其他欧洲国家的站

2、和少数美国的站,仪器近似,有统一的规范。15年后因战争而停办。以后许多国家的气象台站逐渐增多。工商业、海运的发展,要求有可靠和经常的天气情报。1853年首次国际气象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主要讨论海洋气象问题。这是国际气象工作合作的开始。  气象站网有了进展才能分析较大区域中天气的分布和变动。1820年德国莱比锡一位气象学家分析了1783年的天气,并开始绘制天气图。虽然都是事后很久的分析,但看出有很大的潜在用途。要用天气图作出及时有用的天气预报,需要更多的站并解决通讯问题。20多年后,1843年摩尔斯发明了电报,1850

3、年美国绘制由电报传输的天气图,5年后法国也开始绘制。  清朝的海关自1876年开始,于八十年代初步建起一个主要在沿海的观测网,这是由英国人包办和控制的。真正由本国建的完全没有,相反,外国纷纷入侵并设置气象台站。民国初的9年中,中国政府部门开始设了少量台站,但多未能持久。  中国人民于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累积了许多知识和经验,有不少学者提出理性认识。气象季节变化与生物关系(物候)的知识以及在农事上的应用,夏代就开始有所总结,到两周已有专著。自南北朝起,对气象与多种农业问题关系的知识及其应用已写入农业专著,并在多种重要农书

4、中扩大和更新。很多学者、医学家、航海家记录和观察种种天气现象,并探讨其成因,如庄周、王充、沈括、朱熹等提出过不少理性看法。南朝刘宋时就已有对台风的描述。明末外国教士开始介绍西方的气象知识,1674年开始有西方初期气象仪器的介绍,1871年已有关于气象学原理的译本。但在封建统治下,却没有引起清廷的重视。第二节列强在中国设立的气象台站早期法、俄在北京的活动十八世纪中叶就有法国人在中国进行气象观测。耶稣会士宋君荣(Gaubil,AntoinePeter,1689—1759)和钱德明(Amoit,JeanJosephMari

5、e,1718—1793)精通满文,获得清廷信任。宋君荣1743年曾在北京进行气温观测。钱德明于1757—1762年首先在北京进行6年项目完整的观测。1841年俄国教会在北京设立一测候站,1850年扩充改称北京地磁气象台,1867年改属彼得堡科学院,俄著名科学家傅烈旭(H.Frische)为台长,连任16年。在1841—1914年这74年中多次停顿,仅存29年气温记录,降水量存54年记录。  俄国在新疆的考察1868年俄国人布耶可夫斯基曾在天山进行观测。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三次来新疆,从伊宁深入内地沿途观测,到达哈密和

6、罗布泊。1893年俄国人罗波洛夫斯基到达鲁克沁设站观测(1893年12月—1895年12月)。同年俄国人克莱得茨曾对阿勒泰一带观测。1906年6月奥地利动物学家楚格迈尔曾到和田克孜勒山口观测。法国在上海设徐家汇观象台法国早在1840年就筹划在江南设一观象台。1853年3月新建成上海董家渡天主堂,1865年法国教会派曾受过气象培训的神父到董家渡建观象台进行观测。1847年上海徐家汇耶酥会会所建成,新建的徐家汇观象台于1872年12月开始接替董家渡观测。次年在肇家浜(今蒲西路)新址观测。气象方面的成就有:4(1)项目完全

7、的地面气象观测连续77年无中断,为全国之最。  (2)1879年8月初成功地预报了一次台风将临近上海,受到租界当局和舰只的赞赏和鼓励。1895年9月绘制第一张地面天气图。预报台风和海上大风有了依据。  (3)1884年9月租界当局建成外滩信号台,每日悬挂长江口和上海港风情旗帜信号。1906年起信号扩大到表示海域分区大风、台风和低气压情况。1911年起增加夜间灯信号。  (4)1914年5月起,通过法租界无线电台,每日两次发布海区天气实况和预报及授时信号,扩大了海洋服务面。  (5)收集各地天主教堂的气象观测记录。  

8、(6)出版:《观测公报》,包括本台详细气象记录和地磁记录(1872—1941);《月报》,包括海关各观测点和教会的气象要素月值统计(1913—1943);科学研究报告。  俄国在东北的观测网1891年《中俄密约》许俄建中东铁路。1909年俄在沿北线建成满洲里等9处测候所,1914—1916年增建5处。其中有7处1936年后为伪满所接办。日本在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