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审视课题研究的揽功现象

理性审视课题研究的揽功现象

ID:11490262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理性审视课题研究的揽功现象_第1页
理性审视课题研究的揽功现象_第2页
理性审视课题研究的揽功现象_第3页
理性审视课题研究的揽功现象_第4页
理性审视课题研究的揽功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性审视课题研究的揽功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理性审视课题研究的揽功现象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10-02  几年前,在一次面对来自相当区域范围的课题研究负责人培训会上,做报告的专家为了证明课题研究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特意举了当地一所学校的例子:这所成立仅六年的初高中一贯制的学校,当年首届高中毕业生,就在高考中一炮打响,甚至超过了当地老牌的省重点高中。专家闻讯到学校实地考察。该校校长介绍,从这届学生升入高一起,就申报了一个高级别的课题,三年认认真真地开展研究,三年后课题顺利结题,学校因此全方位跨上了一大台阶,包括高考的优异成绩。  此时,台下的教师们,开始交头接耳,议

2、论纷纷。坐在我边上的一位当地的教师悄悄跟我说:这所学校其实是当地教育部门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兴办的一所公办民营式的“贵族”学校。从六年前学校成立起,它的初一新生就都是从当地各小学毕业生中选拔最优秀的录取的,所有教师都是抽调当地最优秀的教师或从外地引进的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学生初中毕业择优直升本校高中。高考成绩出色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细细一想,刚才专家提到的该校课题是关于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我问边上的老师该校住宿生占的比例。回答是有好多市区的学生是不住宿的,每个年级的住宿生一直只占该年级学生总数的30%左右。  除了先天的各类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之外,这所学校的后天的比如校本制度的建设、学校

3、人性化的管理、校本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领先运用等等,都是有独到的亮点的,它的高考的成功,其实是多种因素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否认宿舍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对占30%的学生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将高考的所有成功因素,乃至学校取得的所有发展都只归功于这一个课题,就未免显得可笑了。  值得警惕的是,类似上述例子的课题研究的揽功现象,随着近年来中小学校群众性的课题研究的兴盛,而愈演愈烈。揽功似乎成了其中许多课题心照不宣的共同的潜规则。  剖析课题研究揽功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揽功现象的背后是教育工作的一种通病――罗生门式的总结文本。它不是课题研究的首创,更不是它的独特“嗜好”。

4、譬如学校中的某位女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女工委员会、团委、教务处、教科室、德育处、工会、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等,在总结时都有各自的“叙述文本”,将之归结于、并尽可能地放大自己方面对该教师成长的决定性影响,却有意无意地回避其他因素的作用。体现于“后起”的课题研究上,则是这种弊病的典型的一次惯性的负迁移。条线总结、汇报、撰写案例等等情境,是最容易诱发这种通病的。上述例子中的某校长,想必对于学校的成功发展,是从不同角度做了总结,既然来的是分管教科研的专家领导,就不妨只挑课题研究的“文本”来汇报了。如果来的是分管德育的领导,则会是另一个“德育文本”了。  其次,揽功现象的背后是对教育内涵发展的误解。

5、科研兴校,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内涵建设推动学校发展,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共识与理想,大势所趋。学校取得的各类成果,不管某个课题研究在其中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甚至是否相关,人们更愿意揽功于课题研究。好像不提课题研究,就显得没有层次,品位不高,就不是内涵发展,就落后于教育发展的潮流了。把内涵发展同某一个课题完全划上等号,或者将课题研究作为内涵发展的唯一途径,都是对内涵发展以及内涵发展途径的片面理解。  此外,揽功现象的背后是课题研究者对课题研究目标及成果的理想化追求。当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无从解答,难点无法突破。这时,课题研究走进了基层学校,走进了一线教师,人们对教育科研,尤其是课题研究充满了期待。求真

6、务实的课题研究,已经一次次地令人信服地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但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重点难点的突破,不可能靠一个课题毕其功于一役,学校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甚至也可以是跨越式的,但不可能一步登天。而相当多的课题研究的目标贪大求全,过于理想化,而这种目标的达成,就需要各类成果的事实支撑。至于,到课题结题阶段,不管研究过程是否扎实,取得多少成果,总认为成果是多多益善,否则,唯恐被人说是结果空,成果少。管他与课题研究的相关度如何,装到篮里都是菜。课题研究者的这种种心态,使得其主观上,刻意地为课题研究揽功。  揽功,迎合了一部分人对教育政绩的需求。但严重背离了课题研究的科学精神,遮蔽了对课题研

7、究的理性反思及跟进研究;其成果的“丰富性”,不仅没有吸引一线教师更亲近课题研究,反而使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产生甚至加深了课题研究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误解,从而远离课题研究。  那么,如何医治课题研究的“揽功”顽症呢?  第一,必须要学会运用系统论进行课题研究的观照。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论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