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

ID:11494206

大小:2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12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_第1页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_第2页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摘要]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其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多种。一旦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有的可产生严重后果。认真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加强预防,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才能避免和减少对患者身心的伤害,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输液外渗;原因;预防;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渗漏在静脉以外的软组织。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抽无回血,皮肤暗紫

2、、变硬。  输液外渗会使患者承受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同时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也会对医护人员产生心理压力,引发医疗纠纷。所以需要积极的预防输液外渗,一旦发生要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1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1.1患者因素  1.1.1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仅可做穿刺,穿刺的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婴幼儿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  1.1.3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

3、、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1.1.4无法沟通的患者麻醉后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1.5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1.6肥胖的患者肥胖患者的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  1.2药物因素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引起严重的后果。 

4、 1.3疾病因素  ①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由于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②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③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④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1.4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①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②穿刺时,针头斜面没完全刺入血管内。③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④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解剖部位  远端小静脉较大的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

5、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  1.6护士心理素质原因  在医疗护理行业中,极为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而护士的心理因素常被忽视,工作中发现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情绪,与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有密切的关系,患者对护士不信任,提出过高要求,给护士的心理造成压力,可能导致穿刺失败。  2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2.1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血管交叉处,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必要时采用保护性约束,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以防血管壁多处穿孔而引

6、起局部渗液、渗血,造成第2次穿刺困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