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

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

ID:11495221

大小:3.26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_第1页
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_第2页
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_第3页
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_第4页
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1卷第6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2006年12月Dec.2006Vol.31No.6文章编号:10005471(2006)06013405①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谢世友1,2,袁道先1,赵纯勇31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21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3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系,重庆400045摘要:重庆武隆喀斯特是亚热带喀斯特中山峡谷喀斯特的典型代表.由分水岭到乌江河谷地势高差达200

2、0m,在新构造持续抬升和大河强烈下切的背景下,各地貌单元的响应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差异,形成各自不同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和组合特点,因而出现了不同发育阶段地貌并存的局面:河谷地带对构造响应迅速,因溯源侵蚀作用,普遍发育峡谷地貌,两岸常形成多级洞穴层;高分水岭地区,地貌回春影响小,地面以常态的面状侵蚀作用为主;中间过度地带喀斯特化程度最高,总体上具有喀斯特地貌发育青年期阶段的特点.武隆喀斯特不仅完美地展现出多样性的中山峡谷喀斯特地貌发育特点,更是研究流域喀斯特系统演化规律的良好场所.关键词:武隆;峡谷喀斯特;地貌组合;地貌演化中图分类号:P93115文献标识

3、码:A重庆市武隆县位于乌江下游,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大娄山过度地带.因境内不同时代的石灰岩广泛出露,在构造抬升背景下,流水和喀斯特作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是研究长江三峡地区地貌演化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对武隆喀斯特地貌的关注主要从洞穴研究开始,取得了一系列相关成果[13],引起了中外学者普遍兴趣.作为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系列提名地之一,该地区因乌江过境深切,地势高差大、起伏多变,喀斯特地貌类型丰富、成因复杂,既保留了地质历史时期古喀斯特遗迹,又代表了重要的和正在进行的地质地貌过程,具有喀斯特科学研究的独特价值(图1).地质

4、基础武隆境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代—中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地层,其中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中下三叠系为可溶性岩石,总厚度约2000m,以坚硬、致密和低孔隙度的碳酸盐岩为主,为喀斯特地貌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古老坚硬的碳酸盐在多次构造运动作用下,产生大量裂隙、节理,使岩石的渗透性大大增加,特别是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强烈的抬升作用,促进了各种溶蚀、侵蚀作用,喀斯特过程得于充分进行,表现出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多样性和完整性.12喀斯特地貌特征211类型在特定的地质地理条件下,武隆一带完美地展现了多层次的亚热

5、带深切峡谷喀斯特景观,各种喀斯特地貌在不同海拔和地貌部位表现出明显的平面与垂直组合特征.其中,以丘峰洼地(谷地)、大型漏斗(天坑)、喀斯特峡谷、天生桥等为代表的地表喀斯特和以大型溶洞和丰富的洞穴次生化学沉积为代表的地下喀斯特最为普遍,独具特色.①收稿日期:20060630基金项目:重庆市院士基金资助项目(20048258).作者简介:谢世友(1960),男,江苏徐州人,教授,主要从事第四纪与自然地理研究.高程单位:m图1重庆武隆地势图HypsographicMapofWulongArea,ChongqingFig11丘峰洼地系列:丘峰顶部海拔高度一般比较接

6、近,可与洼地、谷地或峡谷组合;在远离现代河谷的水岭地区,表现为低缓的石丘与宽浅的洼地或平坝相组合;在临近水系裂点的的地方,表现为峰丛与洼或峰丛与谷地相组合;在被现代水系切割蚕食的地面上,形成峰丛与峡谷组合的地貌景观.喀斯特峡谷系列:形态上有典型的单循环嶂谷、峡谷、箱形谷或由它们组合形成的双循环峡谷;乌干流和支流均可形成,数量多、规模差异大;与天坑组合构成了宏大的天生桥群,十分稀有.喀斯特洞穴系统:垂向洞穴与横向洞穴均发育;垂向的竖井与落水洞多见于封闭洼地底部,与地下道相连,可深达数百米;横向的水平溶洞众多,洞中化学沉积和流水堆积物丰富;河谷两侧层状溶洞发育

7、可与阶地对比;高位台面底部的大型溶洞具水平流动带洞穴性质,可指示早期基面.212分布丘峰洼地系列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喀斯特台面上.当分布于海拔1700~1900m的高一级台时,地貌表现为低矮的丘峰和平坝、洼地相组合,丘峰与平坝、洼地相对高差小于200m,武隆一带主要存在花椒岩、仙女山、歇马台、白马山、灯草坝等山顶坪台,其中的仙女山有川东第一草旬之称(图2);分布于海拔1200~1500m的低一级台面时,表现为岩溶高丘地貌,丘峰与洼地、谷地之间的相对高差达300m以上,主要保存在朱家顶、凤凰、核桃湾、杨柳池、车盘、车厂梁子、大坪、东山、秦家坝等坪样典型,

8、在猴子坨伏流入口一带,谷底高程915~1015m,两岸山峰高耸,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