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曼德尔施塔姆

也说曼德尔施塔姆

ID:11498356

大小:56.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7-12

也说曼德尔施塔姆_第1页
也说曼德尔施塔姆_第2页
也说曼德尔施塔姆_第3页
也说曼德尔施塔姆_第4页
也说曼德尔施塔姆_第5页
资源描述:

《也说曼德尔施塔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也说曼德尔施塔姆?争鸣?也说曼德尔施塔姆读罢北岛发在《收获》杂志(2004年第6期)上的文章《曼德尔施塔姆:昨天的太阳被黑色担架抬走》,发现其中谬误之多之大,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且那也不是所谓争鸣时各家所持"主观意见"之不同的问题,而是"客观史实"失实的问题.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不懂原文(如果将史实失实的原因归于"疏于核实,怠于细究"实在过于武断的话).笔者喜欢开门见山,下面便是对北岛之文的反应.为汉语行文便捷,以下简称曼德尔施塔姆为"曼先生",其妻则称"曼太太"."专业"问题尽管北岛有良好的意

2、图("但愿我能抛砖引玉,和更多的同行一起在中国翻译界和文学界重建一种良性的批评机制."——不过这恐怕并非他文章的初衷),但他还是不应以英译本为准,来对俄译汉的诗歌做"终审",一锤定音.这种做法很不专业,榜样很不好.不会原文,而对外国诗人和诗歌做泛论,这无可厚非.但是,不会原文,却来对外国诗人和诗歌做详细导读,乃至对其译文"吹毛求疵",这就不是严谨的治学态度了(尽管那原文译文也可能有错误)——因为你会触及别国历史中许多事情复杂的前因后果,有很多信息需要以原文来核实,有些细节也必须以原文来深究.金水所以,若无

3、"原文"这块立足之石,在导读外国诗人和诗歌时,"先人为主","道听途说","想当然","望文生义","一厢情愿","隔靴搔痒","以讹传讹"等弊端就都可能出现.既然北岛自己承认不懂俄语,为何还要在评曼先生诗歌之时,大讲其"音调丰富转换自如,用节奏上的停顿和微妙的辅音对俄文的歌唱性加以限制"?尽管北岛对曼先生《列宁格勒》译诗里一些涉及视觉形象的字句的挑剔和改动,是可以接受的(原文译文确有错误).但是,当一个不懂原文的人,来对原文的语音特点加以论述时,不论有没有人给他讲解过,也不论他援引多少本书(译文?),那

4、都属于"道听途说",都应算是不专业的表现,因为那并非你自己的亲身体验.诚然,不是意大利文学专家的曼先生也曾写过《话说但丁》,将但丁拿来为自己"说事儿".但曼先生是在突击学过一阵意大利语之后才动笔的,他毕竟是用原文读的但丁.这里绝非搞"专业歧视",也不是为谁"护短".读者下面马上就会看到,北岛这种"不专业"的做法会导致多么大的"误笔"(北岛语).更何况,曼先生话题之复杂,专家亦要三思,非专家就更要谨慎.虽说"真理在辩论中产生",但你参加辩论时所依据的证据,所提供的信息,至少应该是经过核实而不那么"离谱"吧.

5、27翻译问题(一J:《无题》(1920年3月J第一句中的原文"沉重与娇柔(或"温柔"),北岛给译成"沉重与轻柔",然后他便拿"轻柔"一词中的"轻"字去大做文章.这很像逻辑学中的"偷换概念".此诗中这个"娇柔/温柔",断断不是米兰?昆德拉所提出的"那个时髦的话题"!所以也就不能说曼先生比米兰?昆德拉"整整早了半个多世纪"开始谈论"生命的重与轻"(北岛语).米兰?昆德拉笔下那个跟"重"(T~DKeCTb)相对的"轻",俄语里是"JIeFKOCTb";而跟"娇柔/温柔"(He)KHOCTb)相对的词,则是"rp

6、y6OCTb"(粗鲁).好像所有的英译本都是"沉重与温柔"("Heavinessandtendel'Bess";或"Heavinessandsweetness"),并无"轻"之意.不知以英译文为准的北岛又何以能如此"大胆发挥",硬是扯上米兰?昆德拉"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至于第二句中的"肺草"(刘文飞译),的确是误笔.好像达里(且aJib)或乌沙可夫(YrUaKOB)俄语词典里说,"Me~ynmta"(肺草)也有"蜜蜂"之义.解诗问题(一):《无题》(1920年3月)其实,这是一首跟"诗人/诗歌"的形象有

7、关系的爱情诗,而并非像北岛单单从"大环境"(曼先生写此诗时,俄国正经历国内战争)着眼而想当然看到的有关"战争"的诗(北岛原话:"写战争的诗多了,有谁能写得比这更真实更可悲呢?").之所以说是爱情诗,乃因为那贯穿整首诗的"玫瑰"的形象."玫瑰"是西方文学中体现"爱情"的不可更改的形象,就像中国诗词里的竹兰菊梅都有固定含义一样.而"蜜蜂/蜂蜜",自古希腊起,便是西方文学里"诗歌"的隐喻.此诗中有一个形象很有意思,即"昨天的28太阳".在这里,俄罗斯人一般都会想到普希金.阿赫玛托娃便如此.1837年初,普希金与

8、人决斗受重伤而亡.奥多耶夫斯基在悼文里说:"我们诗歌里的太阳陨落了!"从此这个形象就与普希金融为一体.在曼先生笔下,曾出现过"黑色的太阳"和"夜间的太阳"的形象,都跟"死亡"有关.而在这首诗中,又出现了"昨天的太阳",而且还是被用"黑色的担架"抬走的.熟悉俄国文学史的人,很容易在这组形象中联想到普希金(比如北岛所依译本的英译者格林[见其译诗注释];北岛并没有提及此话题).同时,这组形象又是在"玫瑰"(爱情)和"蜜蜂/蜂蜜"(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