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圈形成的机理和预防措施

渣圈形成的机理和预防措施

ID:11506763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2

渣圈形成的机理和预防措施_第1页
渣圈形成的机理和预防措施_第2页
渣圈形成的机理和预防措施_第3页
资源描述:

《渣圈形成的机理和预防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保护渣渣圈形成的机理:1、结晶器钢水液面波动。当液面上升时,液渣层也上升并贴在裸露的结晶器铜壁上,过大的液渣层厚度会造成液面波动,增加渣圈的形成。一般液渣层厚度为10MM左右。2、保护渣熔化性能不好。原材料粒度和混匀程度不理想,就会造成保护渣熔化时出现局部分熔,低熔点的物质先熔,高熔点的物质后熔,如果它们粘附在结晶器壁上,就不可能二次熔化,只会越长越大。3、保护渣低熔点物质过多。保护渣开始浇铸温度越低,收缩越大,因烧结形成的渣圈生长越明显。氟化物、碱金属碳酸盐原料在低温有收缩行为。而且氟化钙、氧

2、化钠等表面活性物质多时,易在熔渣表面吸附致使熔渣与器壁难于分离。4、保护渣中玻璃质原料过多。玻璃质原料没有固定的熔点,开始熔化温度较低,具有低温烧结特性,增大保护渣的分熔倾向,容易结渣圈。5、保护渣析晶温度过高。析晶温度过高,则保护渣的结晶倾向大,保护渣的粘温曲线变陡,接近短渣类型,浇铸温度稍有波动,就会结渣圈。6、保护渣绝热保温性能不好。弯月面区域覆盖的保护渣中碳含量少于要求值,一旦粉渣层厚度不足,保护渣的保温效果不良,紧挨结晶器壁的液渣层会更容易受冷凝结在器壁上。1、保护渣中含有氧化剂。保护

3、渣中不稳定的氧化物如三氧化二铁、氧化锰等过高,会增加熔渣的氧化性及其向钢水的传氧速度。当钢—渣界面发生较强的传质活动时,界面发生扰动,保护渣液渣层随之波动,促进渣圈长大。2、保护渣碱度高。其原因是因为此类渣受冷后难出现玻璃体,渣的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区间窄,一受冷容易凝固结壳。3、保护渣配碳量和配碳种类。长期探索知:石墨渣容易形成渣圈,而碳黑有助于渣圈的消除。4、连铸工艺的影响。当浇铸高铝钢、不锈钢、稀土钢等合金钢时一些高熔点的氧化物会进入渣相,造成熔渣析晶温度升高以及表面张力升高,使熔渣于器壁间

4、的粘附能力增大二者难于分离,当钢水温度、拉速低时,弯月面处的熔渣也易于凝固形成渣圈。防范保护渣结渣圈的措施1、抑制结晶器内钢水面的波动。提高操作水平,采用液面自动控制和电磁搅拌技术可降低结渣圈的程度。2、改善保护渣的熔化性能。3、合理选择保护渣的化学成分,尽量减少保护渣中氧化剂的含量,不仅可以避免保护渣粘结器壁,还可以降低结晶率,降低碱度可提高保护渣的玻璃化特性。1、合理搭配保护渣原料。在相同成分条件下,由于原料种类的不同,其熔融特性差别很大。减少保护渣中玻璃质原料的用量有利于控制保护渣的低温烧

5、结特性。2、增强保护渣的适应性。增加保护渣中氧化镁、氧化钡含量可降低渣子的熔点,能使保护渣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粘度变化平稳熔融区间变宽,也就是说,使保护渣对连铸工艺的变化适应性增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