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总结提纲

世界现代史总结提纲

ID:11510712

大小:69.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2

世界现代史总结提纲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史总结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词:1、国会纵火事件——是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借以陷害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的阴谋事件。希特勒通过此次事件成功解散德国共产党。2、井上财政——所谓“井上财政”是指藏相井上准之助所推行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其主要措施,一是紧缩通货,推行“产业合理化”,以降低成本,扩大出口;二是解除禁止黄金出口的禁令,恢复金本位制。但世界经济危机迅猛袭来,给日本经济带来莫大冲击,而井上准之助却继续强化“井上财政”政策以应对危机,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虽然井上财政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却对后来日本经济恢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日本

2、经济迅速摆脱危机的前提和手段。4、二二六事件——1936年2月26日黎明时分,以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的近卫步兵第三联队为中心的1500名日本军人,袭击了首相官邸等数处枢要部门,杀害了内大臣斋藤实、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和大藏大臣高桥是清,重伤天皇侍从长铃木贯太郎,之后占据永田町一带达四天之久。这些人起事的目的是“尊皇讨奸”,实行“昭和维新”,实际上起事的缘由却是皇道派与统制派之间、部队军官与幕僚军官的长期倾轧,以至最终反目,酿成震惊天下的突然事件。问答:1、希特勒上台前,德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答:A德国政府的赤字吓人,失业人

3、数超过600万B德国国内阶级矛盾更加尖锐2、希特勒上台的原因?第一、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历史传统是希特勒上台的历史根源第二、经济危机是希特勒上台的客观条件第三、希特勒迎合德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进行了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人民的支持。这是希特勒上台的重要原因。第四、在德国未能建立起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也是希特勒得以上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第五、垄断资产阶级的大力扶植,是希特勒上台的根本原因。名词:1、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

4、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意思是“安抚平定”,到了现代,作为政策,它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2、西班牙人民阵线3、1936年德奥协定——1936年下半年的国际形势,对德国十分有利。1935年10月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受到

5、法、英的纵容,而且意大利本身由于陷入侵埃战争,无力再与德国争夺奥地利。1936年3月,德国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也未受到英、法的干涉。鉴于上述种种情况,新任总理许士尼格只得尽力避免德国的干涉,使希特勒容忍现状。1936年7月11日,许士尼格同德国驻奥公使冯·巴本签订了一项秘密协定和一份供公开发表的公报。在公报中,德国政府表示:“承认奥地利联邦的全部主权”;双方互不干涉内政,包括奥地利民族社会主义问题在内;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但秘密协定则要求奥地利按照德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来执行自己

6、的外交活动;实行政治性大赦,实即大赦奥地利纳粹党政治犯;任命“奥地利的民族反对派”分担政务。通过德奥协定,德国基本上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4、慕尼黑协定——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7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6、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又称苏德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或希特勒—斯大林条约)是1939年8月

7、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方代表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为里宾特洛甫。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名词:1、“奇怪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与波兰开战,作为盟友,英国和法国必须和德国宣战。但是在整个战争期间,英、法两国实行消极防御战略,静守马奇诺防线,想把德国进攻的战火引向苏联一边。德国组织军力准备袭击西线,所以这段时间德国和英法虽然处于交战状态,但实际上并没有军事冲突。1940年2月,美国试图进行和平斡旋,为德国所拒绝。1939年9月~1940年4月,英、法与德国之间没有发生

8、过真正的战事,史称奇怪战争。2、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行动使英国最终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虽然这次大规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