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阐释学视角看《雾都孤儿》的反犹主义

从阐释学视角看《雾都孤儿》的反犹主义

ID:11516189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2

从阐释学视角看《雾都孤儿》的反犹主义_第1页
从阐释学视角看《雾都孤儿》的反犹主义_第2页
从阐释学视角看《雾都孤儿》的反犹主义_第3页
从阐释学视角看《雾都孤儿》的反犹主义_第4页
从阐释学视角看《雾都孤儿》的反犹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阐释学视角看《雾都孤儿》的反犹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阐释学视角看《雾都孤儿》的反犹主义  摘要:本文从阐释学视角出发,运用“前见”、“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观点剖析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反犹主义,探寻作家反犹倾向的成因,并分析该部小说中反犹的新特点与双重性。  关键词:阐释学;《雾都孤儿》;狄更斯;反犹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128-03阐释学(Hermeneutics)是一种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阐释学的历史悠久,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一种关于如何将隐晦的神意转换为可理解的语

2、言的朴素阐释学。中世纪时期,奥古斯丁等人在解释、研究《圣经》过程中逐步使之系统化。到了16世纪,德国学者马丁?路德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一门诠释经文和法典的技术性学科。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首次提出了有关正确理解和避免误解的普遍阐释学理论,他认为只要有误解的地方必然就有阐释学。19世纪末,狄尔泰在施莱尔马赫的基础上,将阐释学融入到历史哲学之中,试图将阐释学建构为整个人文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的普遍方法论。进入20世纪,海德格尔将阐释学又往前推进了一步,他认为理解都有一定的前提,并提出“前见”的概念。  继

3、海德格尔之后,德国另一位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通过不懈努力,使阐释学实现质的飞跃,最终升华为一门举世瞩目的哲学学科――现代哲学阐释学。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是阐释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之一,一经出版,立即在人文科学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书中详细阐述了现代哲学阐释学三大观点:“前见”、“理解的历史性”与“视域融合”。  反犹主义最早由德国作家威廉?马尔在1879年提出,指非犹太人“仇恨犹太人或犹太教的思想与行为的总称”[2]。过去对《雾都孤儿》中体现的反犹主义研究主要从文本出发,来论证小说中反犹主义是否存在。

4、而本文将从阐释学尤其是伽达默尔的现代哲学阐释学视角出发,重点分析狄更斯反犹主义的成因,同时探讨该部小说中反犹主义的新特点与双重性。  一、阐释学“前见”观点与《雾都孤儿》反犹主义的原因  “前见”观点由海德格尔最早提出,指理解之前的见解,即成见。伽达默尔在其著作《真理与方法》中进一步阐释了这一观点,指出“前见就是一种判断”[3]275,“进入生命史成熟期的运动并不意味着某人已在下面这种意义上成为他自己的主人,即他摆脱了一切习俗和传统”[3]360。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能听到过去反响的声音”

5、[3]364,他断言“传统的要素总是在起作用”[3]363,人们的理解总是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从阐释学“前见”的角度解读《雾都孤儿》,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导致《雾都孤儿》反犹倾向的原因。追溯历史,我们会发现包括英国在内的大多数欧洲国家在宗教、政治、文学等多领域对犹太人一直持有一种仇视、憎恶的态度。  历史上,欧洲人信奉的基督教与犹太人信奉的犹太教长期对峙、敌视。在欧洲人看来,犹太人就是杀害上帝耶稣的凶手。根据《圣经》叙述,不但出卖耶稣的门徒犹大是犹太人,而且参与杀害耶稣的人也是犹太人,甚至包括犹太祭

6、司长和长老。《马太福音》这样描述道:“彼拉多(罗马巡抚)说:‘这样,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怎么办他呢?’他们(犹太祭司长和长老)都说:‘把他钉十字架!’巡抚说:‘为什么呢?他作了什么恶事呢?’他们便极力地喊着说:‘把他钉十字架!’彼拉多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众人都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长期以来,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一直以这些经文为利器,不断诋毁犹太人,在他们心目中,犹太人是一个阴险、狠毒的民族,是杀害上帝的刽子手,是

7、魔鬼撒旦的化身。  政治上,反犹主义在欧洲各国早就存在,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鼎盛。各国政府不断下令驱逐、隔离甚至屠杀犹太人。1290年英国政府曾下令驱逐过生活在英伦三岛的犹太人。欧洲其他各国政府也发布过类似的命令,如1391年在卡斯提王国时出现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1483年在塞利维亚、科尔多瓦、昆卡等地政府驱逐犹太人,1486年在布尔戈斯以及1490年在毕尔巴鄂同样出现驱逐犹太人的情形[4]。这种官方对犹太人公然的敌对行为,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对犹太人的仇视、迫害逐渐成为欧洲人合法、自然的行为。在欧洲特别

8、是英国文学史上,虽然作者不同,语言各异,形式多样,但是一个不变的定律就是反犹主义。14世纪英国诗人乔叟在诗体短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把犹太人描绘成是残害基督教儿童的凶手[5]。16世纪英国著名剧作家马洛创作了《马耳他岛的犹太人》,剧中的主人公巴拉巴斯是一个贪婪、奸诈、狠毒的犹太人,为了追逐金钱甚至不惜害死妻子,毒死女儿。16世纪末英国另一位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也是一个贪婪、奸诈的犹太人,他最关心的不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