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产生沉淀的原因分析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产生沉淀的原因分析

ID:11516356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2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产生沉淀的原因分析_第1页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产生沉淀的原因分析_第2页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产生沉淀的原因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产生沉淀的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产生沉淀的原因分析【关键词】乳酸钠林【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引起沉淀的原因,以确定最佳配制温度。方法分别观察不同温度配制的成品出现沉淀的时间。结果配制温度越高对成品澄明度影响程度越大。结论复方乳酸钠注射液配制温度控制在25~30℃左右,在贮存期内不出现沉淀。复方乳酸钠注射液为一种临床常用扩充血容量,补充电解质及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的药物。笔者观察到在贮存过程中(一个月左右)常产生微黄色或白色沉淀,导致澄明度不合格。本文从配制温度入手,以出现沉淀为指标,考察了温度对成品澄明度的影响,为其配制方法及贮存使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原料与样品1.

2、1原料:氯化钠(重庆大新药业公司,批号010903);氯化钾(自贡鸿鹤制药公司,批号000511);氯化钙(陕西西安制药一分厂,批号000909);乳酸钠(无锡第二制药厂,批号011003),针剂用活性炭(上海活性炭厂有限公司,批号000913)。1.2样品复方乳酸钠注射液由本院制剂中心提供。2方法与结果2.1原配制方法与温度按文献方法[1,2]:取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乳酸钠溶于适量注射用水中,按上量的0.1%加入针用活性炭,煮沸10min,稍冷,过滤。“稍冷过滤”时的温度约在70~80℃左右。2.2改进后的配制方法与温度取氯化钠、氯化钾、氯化

3、钙、乳酸钠依次分别溶于适量热注射用水中,按浓配量的0.4%加入针剂用活性炭,煮沸15min,密闭过夜,让其充分吸附,脱炭抽滤时稀配液水温控制在25~30℃左右,再过滤。2.3观察方法与结果取不同配制温度下的复方乳酸钠注射液各20瓶,放置,观察贮存期内(1~6个月)各批次输液沉淀出现的时间和沉淀分布情况,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按常规配制的复方乳酸钠注射液在贮存过程中1~3个月内即有较多微黄色或白色小点,雾状小白点,并可见药液混浊现象:而按控温配制的复方乳酸钠注射液,观察半年以上,基本上未见微黄色或白色沉淀产生。表1配制温度对复方乳酸钠注射液澄明度的

4、影响注:“0”表示溶液澄明“↓”表示溶液肉眼可见微粒出现。3小结与讨论3.1观察结果显示,复方乳酸钠注射液因处方组分较为复杂,配制温度对其成品澄明度影响较大,贮存放置时间愈长,产生的浅黄色和白色小白点越多,有时肉眼可见呈伞形细微颗粒,通过加热和剧烈振摇、静置后小白点减少。而控温配制的复方乳酸钠注射液澄明度在贮存期内变化很小。3.2本品灭菌后有混浊现象及常产生小白点,经检测呈Na+、K+、Ca2+、Fe3+及乳酸盐等反应。宜用新鲜煮沸的注射用水,但应将稀配液冷却至25~30℃左右为宜。空气中的CO2与钙离子易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小白点,故在配制过程中,

5、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可提高澄明度合格率。3.3本品在贮存期间与玻璃作用产生沉淀或碎片时,则不能使用。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编.中国医院制剂规范,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15.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单位制剂规范,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421.作者单位:400020重庆解放军第三二四中心医院(编辑张展)作者:黄少华王勇高军赵灵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