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ID:11516789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_第1页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_第2页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_第3页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_第4页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下茆镇南塘小学冼伟霞2008年7月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感起着其它任何活动都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朗读缺乏兴趣,产生厌读的情绪,阻碍朗读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使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厌读的现象,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注重范读,诱发朗读兴趣成功的范读是诱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催化剂。实践证明,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范读具有强烈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比播放录音效果更为直接。因此,我注重练好朗读基本功,提高范

2、读的艺术水平,把学生带进课文意境,从而诱发学生朗读的兴趣。1、以“美”激“情”。语音规范、音质优美、吐字清晰、技巧娴熟、感情真挚、流畅自然的教师范读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朗读情趣。如在教学《找春天》一文中写到“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该段文音调优美,词采华丽,感情酣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地写法,生动地写出了春天已经到来了,我运用了绘声绘色的“美读”5向学生传达语

3、言中丰富的美感和内在神韵,展示生动的画面、美妙的旋律,使学生获得朗读艺术的享受。并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2、以“情”唤“情”。教师的范读必须注重自身感情的注入、渗透与传达。善于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体会感情。学生进入了情境,自然而然就能读出感情,也就是说唤起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产生对朗读的兴趣。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我进行范读时用了气愤、同情、感激的语气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情感。通过准确的语言,节奏的变化,不同语气、情感的处理,一下子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情感气氛中,并帮助学生把握了课文朗读

4、的基调。“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正确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现出的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朗读水平。二、讲究读的形式,激发朗读兴趣朗读是一种视觉、发音器官、听觉思维与书面语言结合的过程。小学生的表现欲比较强,自控能力差,这一心理特点决定着他们对朗读的注意与兴趣,缺乏持久性与稳定性。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朗读训练形式或多种训练形式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1、分角色朗读。这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朗读方式。这种训练方法适用于人物对话出现较多的文章

5、。如教学《最大的“书”》、《画家和牧童》、《玲玲的画》等课文,我就是采用了这种训练形式。2、配乐朗读。朗读课文,配上音乐,学生情趣盎然。音乐配得5好,是一种美的艺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教学《望庐山瀑布》、《绝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课文,我根据课文内容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读,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文意境,体会到主人公的感受。3、引读与轮读。为了让师生共同参与,我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师生引读、轮读,男女轮读,小组轮读等形式,比一比谁读得好,学生积极性高,很快就提高了朗读的兴趣。4、轻读与自由读。采用这种训练形式时

6、,我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再指点方法,克服随意性。如教学《日月潭》、《葡萄沟》等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文章,让学生领略文章美丽的风景时,我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训练。5、指名读与齐读。这两种训练方式我常交替使用,做到点面有机结合。指名读,可以有的放矢,也能促进齐读。适量的齐读,保证了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在教学中,我还把朗读训练同背诵、说话等训练结合起来,使朗读训练的形式更显得异彩纷呈。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明显高涨,促进了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三、强调朗读指导,提高朗读兴趣小学生厌读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朗读的训练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

7、朗读能力得不到提高,也就不能享受朗读的乐趣。我在教学中,不断加强朗读的指导,促使学生由“厌读”变为“爱读”。1、指导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意境。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为了使学生朗读达到5“声情并茂”的效果。我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句子、感人的意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如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挂图的基础上,以图会文,图文对照,反复深入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使美丽的景色宛若在眼前。2、指导学生理解、品味句子含义

8、,体会情感。朗读要“传情”,关键在于要“含情”、“动情”。在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运用比较、揣摩、想象、品味等方法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文中情”,如在教学《玲玲的画》一文中的第九自然段爸爸说的那句话“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我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言内之意”,再启发学生去咬文嚼字,让学生思考其“弦外之音”。学生对“糟”、“动脑筋”、“坏事”、“好事”等词语含义领会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