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超时空穿越” 实验耗十数年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超时空穿越” 实验耗十数年

ID:11530204

大小:62.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7-12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超时空穿越” 实验耗十数年_第1页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超时空穿越” 实验耗十数年_第2页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超时空穿越” 实验耗十数年_第3页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超时空穿越” 实验耗十数年_第4页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超时空穿越” 实验耗十数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超时空穿越” 实验耗十数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超时空穿越”实验耗十数年大港油田油气勘探潜力与发展趋势设计人:郭宝炎2004年6月目录前言1一、油田勘探现状分析1(一)油气勘探现状1(二)主要认识2(三)油气资源状况3(四)技术进步与勘探实践4二、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措施10(一)油气勘探领域、方向及潜力10(二)储量增长趋势分析12(三)“十一五”油气勘探设想13三、存在问题与建议26结论27参考文献28前言《大港油田油气勘探潜力与发展趋势》是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下达、石油与化学工程系承担的科研课题,起止时间是2004年1月—2004年6月。针对大港油

2、田开展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与预探区带评价优选,落实有利预探目标,编制勘探部署方案,实现大港油田勘探的战略接替。项目基本研究思路是:基础地质研究与预探区带评价并举,突出预探区带评价,实现勘探战略展开;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寻求勘探接替领域。通过半年的有效运行,该课题在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成藏条件、岩浆活动与油气的关系、油气运移和含油气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和新认识,明确了工区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与勘探潜力,提出下步预探的主要目标,圆满地完成了科研生产任务、课题设计要求及考核指标,取得的新成果和新认识。一、油田勘探现状分析(一)油气勘探

3、现状大港油田位于渤海之滨,勘探范围北起涧河,南至吴桥,西到里坦凹陷东缘,东临渤海5m水深线,包括黄骅坳陷中南部、沧县隆起东半部及埕宁隆起西北部三个一级构造单元,面积18698km2,其中陆地面积15958km2,海滩-极浅海面积2740km2,海岸线长146km。黄骅坳陷隶属于华北地台整体拱升裂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湖盆,受湖盆边界断层及二级断层控制,其基本构造格架表现为半地堑半地垒组合特征,凹陷与构造带相间排列,走向北东,且具有南北分区的特点。自早第三纪始新世起,在孔店南区首先沉积了孔店组湖相碎屑岩系,其中孔二段为受内陆封闭深

4、水—半深水湖盆控制的优质烃源岩沉积,并成为该区主力烃源岩层系。至渐新世断陷湖盆发育全盛期,盆地沉降沉积中心迁移至中北区,受沧县、埕宁、燕山三大物源控制,形成以歧口凹陷为代表的巨厚沙河街组-东营组湖相碎屑岩地层,主要分布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和东营组四套烃源岩层系。至晚第三纪中上新世,湖盆萎缩,整体进入坳陷期,全区大范围沉积了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河流相地层。在断陷湖盆的发育历程中,全区共形成沧东凹陷、南皮凹陷、歧口凹陷、板桥凹陷、北塘凹陷、盐山凹陷及吴桥凹陷七个生油气凹陷,纵向上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并分布有水下扇砂体、三角洲砂体、滩坝砂体、河流

5、砂体等多种储集体类型。同时,断陷湖盆发育的多期性和周期性,形成纵向上多层系含油,平面上不同构造部位、不同油藏类型相互迭加连片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经过近四十年的勘探,探区范围内发现九个潜山构造带、八个断裂构造带和六个裙边构造带共计二十三个正向二级构造带,经钻探已在板桥、北大港、孔店等12个二级构造带上获得工业油气流,在增福台、徐杨桥-黑龙村、盐山3个构造带见到油气显示,纵向上已证实存在奥陶系、石炭-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共十四套含油气层系,油气层埋藏最浅为600m,最深达5500m,找到了板桥、大张坨、北大港、孔店、枣园、王官屯等2

6、4个油气田。(二)主要认识1、重视勘探,稳定投入是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和突破的前提四十年的勘探历程表明,勘探工作量的投入是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和突破的前提,也是储量快速增长的前提,三个较大工作量的投入,对应着三个新的储量增长高峰。只有有效地增加勘探工作量,真正甩开勘探,多发现圈闭,多打井,才可能实现重大发现与突破,储量才会快速增长。否则,工作量萎缩,勘探范围就会收缩,储量就跌入低谷。因此,要取得勘探的重大发现与突破,工作量的投入是前提。2、理论创新、技术进步是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和突破的关键勘探历程表明,勘探的重大发现与突破、储量快速增长与技术进步密

7、切相关,概括如下:一是总结了断陷盆地复式油气聚集规律,并应用这一理论在老区带进行挖潜勘探,发现了新的区块、新的油气藏类型、新的含油层系,实现整个老区带含油连片;二是地震勘探技术多次更新,模拟地震已被数字和三维地震取代,特别是近年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大大提高了勘探成功率和勘探效益;三是地震处理解释新技术的应用。“十五”以来,围绕圈闭识别及描述,广泛采用了三维连片处理技术、复合波分离技术、迭前深度偏移技术、地震相干处理等,并重点针对低幅度圈闭采用多井、多方法层位标定、沿层相干切片、时间切片、彩色显示、可视化立体显示等一系列技

8、术手段,针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充分利用地震反射信号同沉积层序之间的有关信息,如地层速度、地震反射的连续性、地震波的波形、振幅和频率等,来帮助确定地层岩相的分布和沉积物的沉积环境等,在勘探中取得良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