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改进术式治疗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改进术式治疗体会

ID:11534157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2

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改进术式治疗体会_第1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改进术式治疗体会_第2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改进术式治疗体会_第3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改进术式治疗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改进术式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改进术式治疗体会【摘要】 目的 传统的钻孔引流术常导致颅内积气、蛛网膜损伤后硬膜下积液、严重脑损伤继发血肿的并发症,本文将探讨新术式在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疗效方面的效果方法 4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采用局麻下钻孔,具体钻孔点依血肿最层面而定,钻开骨孔约1cm大小,于骨孔最高及最底处分别切开硬膜孔约引流管直径大小,留置2根引流管然后缝合头皮,从上管持续9.0%NS冲洗,从下管引流清亮后停止冲洗,注入尿激酶,闭管,结束手术。结果 手术后症状缓解100%,手术后3天复查头颅CT血肿消失40例(95.2%),2例(4.8%)少

2、量残余自行吸收;仅2例颅内少量积气(4.8%)系操作不当导致空气逸入颅腔;1例蛛网膜破裂导致硬膜下积液;1例因引流管刺激脑皮层诱发癫痫,拔除引流管后缓解;无例继发血肿及脑损伤或其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无一例复发。结论 本手术方式可明显减少传统手术方式的并发症,缩短了住院周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式改进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发生在中老年的一种缓慢性硬膜下出血,症状隐匿,往往颅内已形成巨大血肿时才被发觉。目钻孔引流是公认的最佳的手术方式,但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常导致颅内积气(气颅),蛛网膜损伤后积

3、液甚至血肿复发、脑损伤继发血肿等。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对其做出改进,疗效显著。现对我院2003年7月~2005年6月共42例慢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手术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30~72岁,平均52岁。病程12~45天,平均26天。症状:头痛、呕吐29例,肢体活动障碍10例,小便失禁者2例,意识障碍1例。病因学分类:发病前6月内有明显颅脑外伤史者34例,无明确颅脑外伤史者8例。   1.2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单侧硬膜下血肿32例,双侧硬

4、膜下血肿10例,血肿量40~120ml不等。   1.3 手术方案 均采用在局部麻醉下发际内血肿最大平面钻孔,骨孔约1cm大小,于切口两侧各悬吊1针硬膜,分别于骨孔长径两端紧贴骨缘处切开硬膜,孔径约引流管直径大小,待陈旧血液刚一溢出即置管,分别从骨孔长径两端置管到对侧硬膜下腔,到达一定位置后予以暂闭管,明胶海绵置于硬膜外,缝合头皮全层并固定引流管。排净引流管内空气,从高处引流管以0.9%NS持续冲洗,从低处引流管引流,直到引流液清亮后停止冲洗,继续引流出部分冲洗液减压后再向管内注入尿激酶并闭管(4~6h),结束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使硬膜下

5、腔在相对密闭条件下完成。手术后可以根据引流情况管内每天注入5~10万u尿激酶,手术后3天或无引流后复查头颅CT。   1.4 结果 术后症状缓解100%,复查头颅CT提示:血肿全部消失者占40例(95.2%),仅2例(4.8%)少量血肿残余(10ml),1个月后再次复查血肿全部消失;仅2例颅内少量积气(4.8%)系初始操作不当所致;1例蛛网膜破裂致硬膜下积液;1例因引流管刺激脑皮层诱发癫痫,拔管后症状缓解;无一例继发血肿或脑损伤;无一例复发。   2 讨论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目前已相当明确,通常开颅血肿清除和钻孔冲洗引流,前者仅

6、适用于机化血肿或分隔血肿,后者为公认的常用手术方式,但手术大多沿袭传统手术方式,即:十字切开硬膜后置管冲洗血肿,手术中或手术后再注入尿激酶冲洗引流。传统手术方式虽然清除血肿较为彻底,但常常招致诸如颅内积气(甚至气颅等)、蛛网膜破裂致硬膜下积液甚至继发急慢性血肿再次手术、脑组织挫裂伤等并发症,此种传统术式虽然简单有效,但仍可能有较多严重并发症发生[1]。据文献报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中,继发性颅内出血为4%~5%;张力性气颅为2.2%~16%;血肿复发率为2%~38%;术后癫痫1%~6%;术后死亡率为1.8%~8%[2~4]。因此不断有学

7、者将此手术方式改进,先后有“陈氏法”、“白氏法”等改进方法,但无非为或者十字切开直接置管冲洗,或者切开硬膜小口置单管引流不冲洗,且均要求钻孔位置于高位,但是仍有上述一定并发症。而本法基本上无上述并发症也无须要求钻孔位置于高位,因其采用硬膜切口小且密闭不会致颅内积气;置管时硬膜下腔仍有大量陈旧血液,故不易损伤蛛网膜及脑组织;持续冲洗可以最大限度地引流积血且冲洗完毕后颅内仍保留一定冲洗液可防止中线复位过快;术后再配以尿激酶冲洗,故血肿引流较彻底且几乎无并发症。近年来,有学者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碎吸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也较满意,且并发症较少

8、,但该术式因碎吸针直径小,血肿量大者往往首次减压效果欠佳,术后需多次冲洗引流,增加了治疗时间。   本组病例与文献对比,几乎无上述并发症,因此笔者认为本式有以下几个优点:(1)全封闭引流。在血肿未溢出前即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