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测试 (2)

鲁教版语文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测试 (2)

ID:11538003

大小:7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2

鲁教版语文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测试 (2)_第1页
鲁教版语文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测试 (2)_第2页
鲁教版语文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测试 (2)_第3页
鲁教版语文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测试 (2)_第4页
资源描述:

《鲁教版语文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测试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发:于:畎亩:举: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故:降:任:于:是:苦:劳:饿:空:乏:拂:乱:所以:动:忍:曾: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恒:然后:困:衡:虑:作:征:色:喻:入:拂:出: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2、乐也。【课后练习】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三、翻译下列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四、内容理解1.文中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2.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然要经过很多磨难,其目的,用孟子的话说就是:3.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4.本文第一段的修辞手法列举论

3、据,证明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段在论述这一道理是,指出这种磨难有方面,有方面的,也有生活方面的,还有方面的,从而使论证的内涵大大丰富了。5.第三段先说“人”论述的道理,再说“国”,论述的道理。总之,此段由人到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全文的论点:6.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国家“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7.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4、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五、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作者,字,名,是继孔子之后学派的又一位大师,他被尊称为“”。后人也因此把这一学派的思想称为“”之道。  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

5、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

6、,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意识,将自己当成课堂一份子,关注和理解课堂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課文为《文天祥》,在开展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引申相关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应的知识,可以减小学生对于单纯宣教的抵触情绪,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此外,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有课文

7、《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利用教学契机,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二、打造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在小学课堂教学当中,要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打造生活化课堂入手。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对于德育教育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明显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学生对于课堂和教学内容缺乏认同感,无法深刻感知德育课程蕴含的道理与教学内容。对于此,要想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构建生活化课堂入手,让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8、,提升其认知能力,进而通过理论宣导,引起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思想与德育意识。在教学实践当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素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学生深入课堂体系当中,提升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提升道德培养效果。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所学内容当中,很多文章都是开展的德育教育的合适载体,比如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名为《将相和》的课文,教师在讲解课文过程当中,不仅仅要讲解历史典故,更要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