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之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以语文之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ID:11548716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2

以语文之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_第1页
以语文之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_第2页
以语文之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_第3页
以语文之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_第4页
以语文之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语文之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以语文之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如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性”指的是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关注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这里的“人文性”指的是语文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熏陶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语文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将两者剥离或以先后顺序来处理,是相当普遍的,语文课堂中,重情感、轻语言的现象比比皆是。如王荣生教授说:“存在于对课程与教学目标中的两个层面,现在被强行

2、拆分为两样东西,而两样东西又不幸地呈现为对峙的态势。”我们都知道这样的现状是错误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必须与体会文本感情相结合,并且呈螺旋状上升。而现阶段被忽视的语言文字表现形式,就是“工具性”,该以何种形式呈现在课堂中。王教授又说:“被习惯于指涉为‘工具性’的东西,实际上也实施着‘思想’‘人文’‘道德’‘态度’的教育,而且这些往往还是比课文更强有力。”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而用此语言说话写作的人则是这个家的守护者。”语文教育是通过语言素养的培养实现的。教学语文首先要把握语文的特质,按照语文的方法

3、教语文、学语文。一、关注文本语言表现形式,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其前提是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应同时关注文本的语言表现形式和艺术表现形式。卢梭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又要引导其体会文本的人文内涵。教师首先应该对文本有一个正确的解读。语文教科书本身的容量很大,又讲究文质兼美,其语言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人文内容的丰富性,很值得教师研究探讨。而文本解读时,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变现形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如关注文本整体编排结构、理解文本特有的写作手法、文本的细节处感悟语言的“

4、一体两面”(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等。闫学老师对古诗《风》的教学解读中,将感受诗歌的语言节奏和表现手法作为教学重点。分析了三节诗歌的结构基本相同,属于并列关系。后两节诗运用回环复沓的表现形式。孙绍振老先生对于老舍作品《第一堂课》的解读关注了文章的情感特点。“首先,是强烈的痛苦;其次,是说不出的痛苦。”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突出痛苦的特点。其中最痛苦的是耻辱,“在全文中,作者把全部表现手段动员起来,”从多个方面进行渲染,写透了主人公内心的的惭愧和耻辱。这篇文章“用一系列的感觉把一种痛苦的羞愧隐藏起来,而且所用的语言又是朴素的。”根据每篇文本的特点,做出详细、精准的解读是我们教师走进课堂前

5、必须完成的“作业”。教学实践中,还要求我们将文本解读转化成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为例,在进行第六自然段的文本解读时,我是这样理解的:作者在浏览许多木雕后,几只坐凳落入他的眼,细细审视着这些木雕作品,那娴熟的刀法把大象的表情刻画生动,象背上寸把厚的木桩沧桑、神秘。这木雕集市中,“我”只在这摊点前看到令人砰然心动的作品。此时,“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一个“捧”字,描写出作者对象墩的喜欢,不是“拿、抱、端、握”等等动作,就是小心翼翼地“捧”着,对应“爱不释手”这个词语,我们感受到作者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此处细致的描写作者对木雕的喜爱,为下

6、文不能把木雕带回国的遗憾埋下伏笔。有了这样的理解,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1、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到作者对象墩子的喜爱?“爱不释手”是什么意思?2、“捧”字还能换哪个词? 预设:拿、提、抱、举、端……3、用哪个好呢?生:“捧”好,更加体会出作者的喜爱。4、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喜欢。这样的环节设计,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动词“捧”的合理运用,并且深层次体会文本背后蕴含的感情——我对象墩的喜爱之情。这是细节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表现形式,学习语言文字的合理运用。一、借助

7、语境培养语用的能力1、引导想象,感受语言情境课文描绘的情境就是教学情境,教学中一定要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文本中丰富的内涵。小学生易受暗示、想象力丰富。教学中运用图画、音乐、语言的描述,引导学生走入生动的情境,脑海中呈现的画面是文字描述的画面,这样的想象有助于孩子对文本情境的体验、理解。如教学《火烧云》一课中,“天空中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