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审判制度改革 确保公正司法

推进审判制度改革 确保公正司法

ID:11557432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2

推进审判制度改革 确保公正司法_第1页
推进审判制度改革 确保公正司法_第2页
推进审判制度改革 确保公正司法_第3页
推进审判制度改革 确保公正司法_第4页
推进审判制度改革 确保公正司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进审判制度改革 确保公正司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推进审判制度改革确保公正司法推进审判制度改革确保公正司法推进审判制度改革确保公正司法推进审判制度改革确保公正司法推进审判制度改革确保公正司法  全省各级法院应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司法体制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审判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审判工作,努力消除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体制机制因素,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完善司法责任制,确保公正司法。审判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专门职权,事关生杀予夺。审判权的行使,必须由严格的责任制度予以保障。总体上看,我国司法审判制度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的实际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符合审判权运行规律的问题,存在着责任不清、追责不明、履责不力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审判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审判权的规范行使和审判质量的提升,也造成极少数法官执法不规范,滥用审判权,影响了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要落实中央全会决定关于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要求,完善司法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  一是进一步明晰审判权力和责任。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建立健全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制度机制,为审判责任制的实施打好体制机制基础。要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

3、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改变过去院庭领导层层审批案件的管理方式,建立干预审判活动全程留痕等配套制度,将审判权力和责任分担追究范围框定到相应审判组织成员,实现“谁审理谁定案,谁定案谁负责”,解决好出了问题无人负责、无法追责的问题。  二是规范各项权力运行。科学划分主审法官、合议庭其他成员、审委会委员的职责权限;科学界定审判裁决权、审判监督权、审判管理权的权力内容、权力边界和行使方式,使法院的各项权力做到主体明确、配置科学、边界清晰、权责对应,既保证审判权赋予到位,又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  三是完善法官惩戒机制。推进案件质量评查常态化运行,加

4、强和改进审判绩效考评,做到出现错案和案件质量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启动评估、甄别、倒查、追责等程序,促进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制落实到位。对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的,要坚决严肃查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对严重不负责任、存在重大过失引发错案和重大案件质量问题的,要依法依纪进行追责。  四是建立健全审判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和保障机制。在加强责任追究同时,也要加强法官履职保障,非因法定事由和联盟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调离、辞退或者作出免职、降级等处分。同时,要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和职业保障制度,为法官依法履职解除后顾之忧,保护法官办案积

5、极性。  二、构建阳光司法机制,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公开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要大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司法知情权,使司法公正以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促进司法人员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和公正廉洁司法水平。  一是牢固树立以公开保公正促公信的理念。近年来,我们通过法院开放日、新闻发布会、法官辩论赛、最美基层法官评选,建设“一网两微三平台”等方式,推动司法走进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感受司法、监督司法,使司法公信力得到提升。我们要总结推广既有经验,树牢“以公开保公正促公信”理念,坚

6、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通过司法公开更好地取信于民。  二是建设应用好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好审判流程公开平台,把审判过程依法能公开的,全部向社会公开;建设好裁判文书公开平台,逐步实现依法能够公开的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公开;建设好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将执行各环节的重要节点全部公开,最大限度挤压执行权寻租空间,惩戒失信被执行人,促进执行难问题的解决。  三是提升司法公开水平。要本着胸怀坦荡、实事求是的态度推进司法公开。进一步活化方式,丰富内容,拓展公开的广度深度,解决好个别法院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畏难情绪以及部分公开

7、、选择性公开、公开形式单一等问题,保障群众对司法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四是处理好司法公开与媒体监督的关系。既要通过推进司法公开,积极主动接受媒体舆论监督,也要划清可以公开、不能公开的界限,防止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尤其对舆论广泛关注的案件,要保持司法定力,守住法律底线,不能被舆论所左右。  三、建立完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提升司法公信,防止冤假错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重大部署,目的是促使办案人员树立办案必须经得起法律检验的理念,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

8、律检验,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以及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一重大举措,为提升司法公信、防范冤假错案指明了制度建设路径。  一要发挥好审判特别是庭审的重要作用。落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