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现状_论文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现状_论文

ID:11560601

大小:25.1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2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现状_论文_第1页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现状_论文_第2页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现状_论文_第3页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现状_论文_第4页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现状_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现状_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现状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工业基地。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吉林和齐齐哈尔等重工业城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深入探索“东北现象”的成因及制约东北老工业基

2、地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对策,不仅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而且对实现全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当前面临的困难1、经济增长乏力13/13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国内先进地区,从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社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上看,初期的特点表现为周期性振荡,即当全国经济形势较好时,东北的增长速度也很快,而当全国经济紧缩时,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以来,这种周期性振荡已经转为近乎持续下降,即表现在全国经济总

3、量中的比重下降。如辽宁省的工业总产值过去多年居全国首位,享有“辽老大”的美誉,但近年来已降到全国第10位左右。据统计,1980年辽宁省的工业总产值为440亿元,占全国的%,同期广东省的工业总产值仅为224亿元,占全国的%。到了1996年广东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6097亿元,占全国的%,同年东北三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亿元,几乎与广东一省持平。这就明显看到东北老工基地经济地位的相对下降。从微观层面上看,东北三省大量国有企业长期亏损,扭亏乏力。2、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首先,对资源的长期开发导致东北老工业

4、基地采掘和原材料工业的优势逐渐消失。如辽宁的有色金属、煤炭资源、黑龙江的石油,木材资源等已无优势可言。其次,制造业面对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优势已,举步维艰。如沈阳、哈尔滨的制造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利税等指标明显低于沿海新兴工业地区,而资产负债水平却高于这些地区。第三,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国内市场将进一步趋于连通,届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将直接承受来自进口产品的强大压力。3、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13/13从产业结构上看,东北三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这样的产业结构是造成改革

5、开放初期经济周期性振荡的主要因素。从产品结构上看,由于长期搞资源开发和产品的初加工,东北的工业经济形成了复杂产品制造与初级产品加工并重,最终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的局面,如辽宁省最终产品不足三分之一,且产品附加值低,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等城市的工业都是传统产品多,新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差。如沈阳的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产值的比重不到5%,工业产品更新周期平均长达9年,比发达国家与国际差距在拉大,国内比较优势在削弱。4、技术装备老化13/13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的设备老化,技

6、术陈旧,长期以来未得到系统改造。如“六五”以来,沈阳全市只有十分之一的大中型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目前全市主要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属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国内先进水平的仅%,两者之和不足三分之一。60年代以前的老设备70%还在运转。哈尔滨市工业企业设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占%,30年以上的占%,全市还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企业仍然沿用60年代陈旧落后的装备。长春市工业设备的平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占60%,在万多台机床中,80年代水平的约占17%,70年代水平的占%,60年代水平的占%,50年代水平的占%,很难想

7、象,用如此落后的技术装备能生产出现代市场需要的产品。5、资金短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从“一五”奠定东北的工业基础后,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东北工业始终维持着原有的规模和格局。国家对东北地区投入相对少,固定资产投资不足,较大规模的投资项目更少。60年代、70年代搞“备战”,重点放在大、小三线建设,不但没有继续投资,还将东北的一部分力量调给山区和内地。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建设重心南移,在东北投资大项目更少。同时由于上缴过多,企业长期以来留利水平低,几乎没有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6、历史负担沉重13/13

8、一是企业流动资产损失严重。一些企业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决策失误,盲目生产,造成各种损失,而使企业,而使企业背上沉重债务。二是企业社会负担过重,各种非生产性支出(如职工住房、医疗等)占压流动资产现象十分普遍。三是职工生活保障负担沉重。企业长期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加之低工资、高就业的劳动就业观念的影响,企业冗员较多。在市场竞争与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过去隐性失业的矛盾逐渐凸现,下岗、失业人数大量增加。沈阳市万户企业的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