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的孝文化透视_试论孝文化与家庭养老的_本原关系_

家庭养老的孝文化透视_试论孝文化与家庭养老的_本原关系_

ID:11596516

大小:9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2

家庭养老的孝文化透视_试论孝文化与家庭养老的_本原关系__第1页
家庭养老的孝文化透视_试论孝文化与家庭养老的_本原关系__第2页
家庭养老的孝文化透视_试论孝文化与家庭养老的_本原关系__第3页
家庭养老的孝文化透视_试论孝文化与家庭养老的_本原关系__第4页
家庭养老的孝文化透视_试论孝文化与家庭养老的_本原关系_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庭养老的孝文化透视_试论孝文化与家庭养老的_本原关系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理论探索《社会工作》2007年第家庭养老的孝文化透视—试论孝文化与家庭养老的“本原关系”张洪玲(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13孝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孝意识随着个体家庭的产生而产生,孝文化随着家庭养老的发展而发展。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作为一种“人为,为人”的孝文化,始终与家庭养老相生相随,形成“我的大脑”与“我的身体”的“本原”关系。2期下半月[关键词]家庭养老孝文化在人口老龄化席卷全球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应对这一严峻形势。目前西方国家因为不堪忍受庞大的养老金的支

2、付重担,企图通过家庭养老并且借用中国的“孝文化”作为思想工具走出困境。中国由于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无力负担全民的社会养老,在中国绵延了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模式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仍是大多中国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选。况且,孝的思想观念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积淀,大多数中国人认为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大量研究是从人口的、经济的角度围绕养老模式的选择展开对养老问题的研究的,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通过深入分析孝文化与家庭养老,指出孝文化不仅是家庭养老的“外生变量”,而且是养老实践活动中的“内生变量”,迎

3、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弘扬孝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现实选择。一、孝文化在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功能(一)孝文化的概念、内涵所谓文化,从狭义上讲,是指一个民族特有的观念系统。中国传统孝文化,自然就是中国传统社会在孝问题上所形成的观念系统。《文化学词典》认为:关于“孝的文化”,是指古代文化的一种范式,它是关于孝的观念、规范以及孝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孝”本是一种客观的个人或家庭行为,无文化可谈,但这种行为一旦融入民族的观念系统,囊括了孝的观念、孝的准则、孝的内涵、孝与社会系统的关系等,就演化为一种特定的文化。传统上,孝文化即指“孝道”,它涉及的是子女对父母

4、、晚辈对长辈的关系处理问题,这当中既有理念上的,又有实践上如何操作的方式(潘剑锋,2005)。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最深、包容最广、绵延最长、最有渗透融通力的文化系统。从行为上说,孝文化的精华包含了诸如文明礼貌、尊敬父母、友爱兄弟、家庭和睦等美德(李银安,2006)。从内容上来说,孝文化包括了敬、诚、善、恭、礼、谦、宽等美德范畴,具体包含着以下几层含义:1.赡养父母。父母抚养子女含辛茹苦,子女成人后当思鸟兽反哺之情,尽心尽力照料双亲,使父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得到满足,这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礼记・王制》载“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

5、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曾子曰: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若夫信其志,约其亲者,非孝也。”意思是官位虽低,俸禄虽薄,但能奉养双亲,人生价值已得到实现。如果一定要等到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之时才想起奉养双亲,那是一种不孝行为。2.尊敬父母。《孝经》说,以敬事长者,则顺。孔子认为平居必尽其敬。敬是对父母的礼之本意。供养双亲仅是人伦之孝的初始要求,只有建立在忠心敬爱血缘情感之上的养亲,才是真正合乎孝道的,否则与禽兽生理本能并无性质之别。正如孔子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敬的基本含义为忠心之爱,敬亲是建立在敬爱[作者简介]张洪

6、玲,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200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SOCIALWORK““社会工作135理论探索《社会工作》2007年第2期下半月之心基础上的血缘情感,敬是养亲的伦理尺度,敬亲基础上的养亲才是合乎人伦的。供养父母是物质上的养老,而尊敬父母是精神上的养老,视物质上养老为“庶人之孝”反映出对精神养老的重视。3.劝谏父母。父母有过,子女应屈意顺从,还是以义劝谏?如何做才符合孝道?曾子就此请教过孔子,孔子虽然不愿正视这一现实难题,但还是作了回答:昔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

7、,不失其家。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当,则争之。人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可见,父母若有过失,子女向其劝谏非但不违孝道,而且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毫无原则地逆来顺受,似乎是大孝之行,实则是“陷父于不义”,恰恰是一种不孝之举。人伦之孝,应以人格的平等为前提,而这正是孔子孝道精髓之所在,后来的对父母之命绝对顺从的行为只是愚孝之举。4.为父母送终并依礼安葬。孔子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爱,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依礼安葬的仪式表示生者对死者的哀思。在传统中国其意义深邃,重要性超过养生者。“养生者不足以

8、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曾振宇,2001)养亲、敬亲、谏亲、送亲构成人伦之孝的基本框架,是孝文化的精华之所在。它不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