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件 发盖系统设计指南

6-件 发盖系统设计指南

ID:11599880

大小:2.67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2

6-件 发盖系统设计指南_第1页
6-件 发盖系统设计指南_第2页
6-件 发盖系统设计指南_第3页
6-件 发盖系统设计指南_第4页
6-件 发盖系统设计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6-件 发盖系统设计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发动机罩盖的结构设计1.发动机罩盖的组成零件:发动机罩盖一般由发盖外板、发盖内板、发盖锁扣安装加强板、发盖铰链安装螺母板、发盖铰链等。如图1所示。发盖外板发盖铰链发盖内板发盖铰链螺母安装板发盖锁扣总成板图1发动机罩盖的组成零件2.发动机罩盖设计所涉及的法规:(1)FMVSS208(OccupantCrashProtetion)&FMVSS219(WindshieldZoneIntrusion)——乘员碰撞保护和挡风玻璃侵入区,即在车辆发生碰撞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措施,确保发盖不能侵入驾驶室,造成对乘员的伤害。(

2、2)外部凸出物要求——GB11566、ECE26、EEC74/438。(3)PedestrionOccupantProtetion:78/2009——行人乘员保护。3.发动机罩盖设计开发流程:在CAS数据冻结后,在总布置的具体要求下,发动机罩盖的设计开发流程(1)发盖的目标设定 :发盖的开启功能要求、发盖系统的力学性能要求、法规的符合性要求等。(2)根据人机工程要求,进行发盖轴线和铰链的布置,保证发盖的开启高度及发盖与各配合零部件之间的间隙。(3)发盖与各配合零部件之间的典型截面制作,包括:发盖与前风挡装饰板及前舱

3、密封胶条配合处(Y0截面)、发盖锁扣与锁体配合处(Y0截面)、发盖与前格栅配合处(Y0截面)、发盖与发盖铰链及前风挡装饰板和前舱密封胶条配合处、发盖与前大灯配合处、发盖与翼子板配合处、发盖与前清洗液喷嘴配合处、发盖与缓冲块配合处、发盖内外支撑骨架处(包括隔振胶)、发盖与隔热垫配合处(包括隔热垫固定方式)等。(4)发盖系统的布置,包括:清洗液管路及喷嘴布置、缓冲块位置及数量的布置、支撑杆(气弹簧)的位置布置、发盖铰链的布置、发盖密封系统的布置、发盖锁系统的布置、发盖隔热垫的额范围布置等。(5)发盖钣金零部件的数据设计

4、,包括:发盖外板、发盖内板、发盖锁扣安装加强板、发盖铰链安装螺母板、发盖铰链等。(6)3D数据校核,包括:发盖与外配合件之间的外观间隙/平度校核、发盖与各配合件及发舱内各零部件之间的间隙/运动间隙校核等。(7)CAE分析:发盖结构强度、刚性、模态等性能分析。(8)3D数据的SE分析:钣金冲压工艺可行性、焊装工艺可行性、涂装工艺可行性和总装工艺可行性分析。(9)3D数据冻结并下发开模。4.发动机罩盖的结构设计:(1)发盖开启功能目标设定:发盖开启功能具体项目如表56所示。表56发盖开启功能具体项目序号目标内容参考车型

5、A参考车型B参考车型C新开发车型建议目标1发盖关闭高度(mm)2发盖开启高度(mm)3发盖弹起高度(mm)4发盖最小关闭行程(mm)5发盖打开的作用力(N)6发盖关闭的作用力(N)7发盖打开过程中力平衡点高度(mm)8注:1.发盖最小关闭行程,指不带气弹簧撑杆的发盖,发盖自由下落能够关闭的最小高度。(奇瑞轿车的设定目标是不大于200mm。)2.发盖打开过程中力平衡点,指带气弹簧撑杆的发盖。(2)发盖结构性能目标设定:发盖结构性能指标如表57所示。表57发盖结构性能指标(奇瑞轿车)序号结构性能指标参考车型A参考车型B

6、新开发车型建议目标1侧向刚度(Y向150N力)最大变形2.2mm1.1mm≤2mm残余变形0.49mm0.59mm≤0.3mm2铰链安装点刚度左安装点刚度374N/m326N/m400N/m右安装点刚度167N/m331N/m400N/m3锁扣安装点刚度//300N/m4发盖模态/一阶弯矩:7.7Hz一阶弯矩:/一阶扭矩:11.7Hz一阶扭矩:/二阶扭矩:22.5Hz二阶扭矩:/高级模态:53Hz高级模态:45Hz5发盖弯曲刚度///6发盖扭转刚度锁支撑状态/26.7N/m25N/m缓冲块支撑状态6.8N/m4.9

7、N/m6N/m7发盖外板的抗凹性///8支撑杆安装点刚度(带气弹簧支撑杆)/点1:136N/m点2:191N/m200N/m注:一阶弯矩:Q21—97.6Hz,Q22—28.7Hz;一阶扭矩:Q21—76.5Hz,Q22—25.1Hz。Q21和Q22的差异较大,与轿车的差异也较大,主要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搜集,以便对目标值的确定。(3)行人保护区域的确定:行人防护特性主要遵循的原则:1)通过优化车辆前部结构形状,降低发生碰撞后行人与车辆之间的相对碰撞速度;2)降低碰撞区域的刚度,改进碰撞区域的能量吸收特性。如采用多层柔

8、性挡风玻璃、行人防护气囊等措施。1)头部撞击区边缘线的确定:a)前边缘线的确定:①WAD线的确定:自地面而上沿表面自然延伸1000mm;②BLE线的确定:40度倾斜线与车身表面相切的切点向上165mm;③取WAD线和BLE线两者中更靠近前风窗的线作为头部撞击区的前边缘。如图2、图3所示。图2WAD线的确定图3BLE线的确定b)侧边缘线的确定:45度倾斜线与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