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人教版)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人教版)

ID:11615263

大小:3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3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人教版)_第1页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人教版)_第2页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人教版)_第3页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人教版)_第4页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使同学们不仅对前面的非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也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A.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B.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

2、活有关的化学问题。C.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过程和方法目标本资料来源于教师身边的文库------教育文库http://www.jywk100.comA.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B.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

3、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是本节课的难点。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的已有的基础知识,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方法,归纳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2.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本资料来源于教师身边的文库------教育文库http:

4、//www.jywk100.com3.在第五单元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过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可引导学生推测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然后设计实验验证。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

5、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根据这一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引导─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A.金属与氧气反应采用回顾—自主学习教学方法。B.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2.学法指导本资料来源于教师身边的文库------教育文库http://www.jywk100.com实验探究法:本课题是比较系统地认识一类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对比

6、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法:通过对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及与酸的反应事实,归纳得出置换反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总之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3.评价方式: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思路的综合评价。4.教学手段:实物呈现,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以生活中的事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我们可用什么办

7、法来鉴别它们呢?”引入,同学们能够想到的多数是利用其物理性质,告诉同学们除物理性质以外还可以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1.在学习金属跟氧气的反应时,采取“回顾—引导—自学—讨论—得出结论”本资料来源于教师身边的文库------教育文库http://www.jywk100.com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了解铁丝在纯氧中能够燃烧但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在空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探究铁镁两种金属跟氧气反应时的条件的差别,得出镁比铁活泼的结论,然后带着“铁和铝的活泼性怎样?为什么铝具有优良的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